今年,市人大常委会以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工作为切入点,牢牢把握全市上下“一盘棋”理念,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使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美”起来。
噪声治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市出台了《平湖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并在小区安装了相关设施,百姓的直观感受良好,这背后离不开人大的助力。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级“宁静小区”创建试点工作为契机,通过开展市、镇两级生态环境治理联合监督、“主任联系(走访接待)代表日”生态生活主题活动等,收集建议、反映民情,搭建起政府部门同代表群众的联系桥梁,成功推动有关部门在小区物管中心成立“静好”调解工作室,组建“静好”生态环境保护志愿队伍,进一步巩固“宁静小区”噪声自治成效。结合“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方案,通过定期开展监督视察、汇报座谈等形式,主动担当、强化监管,推动整改问题53个,制发整改通知书17份。
市人大将“声环境质量”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内容中,并由市政府在人代会上进行报告。通过应用数智平台对包括声环境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五个类别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监测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为常委会审议提供参考。今年人代会上,涉及噪声、餐饮、渣土等生态环境领域的议案建议共15个,办理结果满意率100%。目前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2.9分贝,实现连年下降,昼间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城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联系(走访接待)代表日”活动的安排,今年5月17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国平就生态生活建设情况开展主题接待,听取代表意见。座谈会上,代表们重点围绕餐饮油烟治理、噪声扰民、垃圾分类等方面提出了强化依法监督、组织宣传引导、明确责任分工等意见建议。根据主题内容,邀请了市公安局、建设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分局有关负责人参加,部门负责人在现场直接听取意见和要求,针对部分问题现场答复,能办理的即时交办。活动后,形成了14条代表建议,交办市政府,落实到有关部门,要求限时答复。
“垃圾分类已经形成一定的意识,还要增加体验式宣传方式,对持之以恒参与准确分类的居民予以激励”“建议共享业主投放数据及监控,加大协同管理力度”“建议明确新交付小区分类投放站的建设主体单位”……会上针对垃圾分类,代表们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对于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市人大每年开展座谈、调研,倾听百姓意见、商议分类妙招,以人大之力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目前全市人均生活垃圾量“零增长”,处理“零填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分类处理率达88.81%,回收利用率达66.4%,并探索试点“机器换人”自动传输智能化改造,将原有的点状分类投放设施改造成智能化线形传送设施,进一步方便居民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