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三十而“砺”·特别报道

每一声放大的声量,我们始终有力

30年,步履铿锵,弦歌不辍;30年,向阳而生,向远而行。

在做大党报声量的路上,平湖始终坚定且执着。一路前行一路歌,以一行披荆斩棘辟一片繁花满地。

2006年前后,网络媒体兴起,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平台的冲击。化挑战为机遇,《嘉兴日报·平湖版》一手抓报网融合,谋划推出平湖网、平湖手机报等互联网产品;另一方面,聚焦纸媒内容提升,开展系列报道、活动策划等工作,着力提升党报影响力。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期间的《嘉兴日报·平湖版》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力度,都是重量级的。

2006年,专副刊上,“东湖系列”隆重登场,东湖·人文、东湖·语丝等立足本土化,为文学爱好者开辟了舞台,平湖风土人情深度挖掘、集中呈现。

2007年,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面贯通前,率先独家策划了《跨越杭州湾,感受大融合——迎接我们的“大桥时代”》大型异地采访活动,先后采访了杭州湾两岸10个县市,行程4000多公里,刊发了总计4万多字的10篇深度报道。

2008年,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主题,开设《见证30年—春天的故事》专栏,用小事件来折射三十年来的大成就,刊发系列报道30多篇,并在专副刊推出《改革开放30年民间记忆》等系列专版。

……

系统策划,彰显平湖深厚底蕴;重磅活动,彰显新闻软实力;深度报道,彰显党报核心竞争力。这样的路径,《嘉兴日报·平湖版》一以贯之。2017年的“解密‘2758’ 平沪边界行”接轨上海大型新闻行动,2019年的“走读长三角 对标一体化”全媒体新闻行动,无一不是以新闻记者的视角走出平湖看发展,为平湖高质量发展取真经、开思路、借经验,展现了新闻媒体的力量。

“我们始终将报纸的质量作为生命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难点,致力于打造一批有高度、有温度、有力度、有热度的新闻作品,着力彰显党媒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市传媒中心副主任汪锦秀说。

聚焦深度报道,2017年起,推出《深一度》,以整版报道的形式,并配发评论文章,多维度、深层次解读党委政府中心工作;2023年起,推出《平视点》栏目,对值得借鉴引领与深度思考价值的题材进行探析性报道,提升新闻报道思想力。

聚焦新闻服务,在做好民生新闻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始终坚持新闻为民,已连续九年开展“幸福的味道——爱心年夜饭”公益行动,连续七年开展“益起来助学”记者行动,为困难群众、困难学子送上关爱。

聚焦媒体融合,我们主动而为,创新传播方式,做好纸媒产品的新媒体转化,拓展纸媒产品宣传渠道;借助专副刊改版的契机,加强纸媒和新媒体的互动融合,在“今平湖”客户端开设“成长苑”和“拍友圈”栏目,为“城市·成长”和“城市·视野”版面扩大“朋友圈”。

聚焦“强筋壮骨”,我们始终注重加强队伍建设,致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与时俱进的新闻采编队伍。尤其是在媒体深入融合的当下,我们正向“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转型,既能下笔如有神、妙笔著文章,也能拍美照、剪视频、做小编,全力在各条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点一滴,一步一脚印,我们始终用实际行动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30年,很短,在历史长河中仅一瞬;30年,很长,我们以一张党报,承载时代变迁,深入城市肌理,写下金平湖的壮阔故事。

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我们回望,不止是感怀来路,更是为了再启新程。未来,还会更长,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讲述,还有更多的辉煌等着我们去记录,还有更多的路途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将始终与发展同行,与读者同在,共同书写金平湖更璀璨的明天!

2024-08-0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6840.html 1 3 每一声放大的声量,我们始终有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