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三十而“砺”·特别报道

每一个艰难的时刻,我们始终有成

“成果不错,大家都很肯定。”“都说办得好,有些部门还提了改进意见。”“看来这第一仗,我们打赢了!”……时隔近31年,《平湖经济报》筹备组成员叶春远仍然清晰地记得,1993年12月20日,那个忐忑不安又惊喜连连的上午。

当天,《平湖经济报》经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浙字03—0024号),终于成功试刊,这也成为平湖恢复办报的起点。刀磨得亮不亮,得拿出来试了才知道。正是抱着这样的未知,那天一大早,《平湖经济报》的记者和编辑就分头行动,深入市委、市政府各个部门,听取办报意见。好在,接二连三到来的好消息提振了大家办好这张报纸的信心。

文泽深厚的平湖,办报历史悠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浙江知名办报人陈惟俭领衔创办了《平湖白话报》,是平湖报纸之始,也是嘉兴地区第一份报纸。随后,《平湖日报》《平湖商报》《平湖报》等各类报纸先后创办,在那些风云变幻、烽火遍地的岁月里,留下了时代的呼声和历史的脚印。这样的火热氛围,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平湖日报》停刊。

时代的发展需要记录。1991年,平湖撤县建市,发展形势一片大好;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全市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尤其重要,恢复市委机关报成了全市上下共同的愿望。

1993年8月,在报请市委同意后,《平湖经济报》开始筹备。“报纸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我们创办《平湖经济报》就是运用其经济功能优势,期望它对平湖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起积极作用。”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姚欣在《创刊词》中这样解读创办这张报纸的初衷。

创办之初,条件艰苦。原市政府大院西北角一方面积为40平方米的小木屋,七八名先后从宣传部、地方志办公室、教育系统等各条战线调配来组成的采编队伍,再加上4万元的试办经费,就是全部。

白手起家,经验缺乏,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学一步,但是对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认真以待。”叶春远说,面对自身采编经验有限,而党报宣传必须确保信息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困难,为突出报纸经济宣传属性,编辑部与当时的市委办、市府办及各主要经济部门积极对接联系、精准搜寻题材。

“当时各部门对于报纸的创办都非常重视。”叶春远说,大家不仅积极提供新闻线索,甚至相关部门的骨干力量还成了《平湖经济报》的通讯员,试刊号上就有不少稿件来自他们,让编辑部有种“全民办报”的自豪感。

万事开头难。由于刚刚起步,试刊阶段版面设计、照排、印刷等方面缺乏设备、技术、经验等,报纸的编辑、排版都是到嘉兴日报社学习和开展的。“那时候报社还没有汽车,我们去嘉兴要么坐公交车,要么瞅准其他局办去嘉兴办事的机会搭一回车。”叶春远说,版面排好了,还要再拿着原稿前往嘉兴进行核对、修改,最多的一天来回了3趟,有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

难关难过,但每一关都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半年多的试刊期间,共出试刊6期、增刊3期、特刊1期。每一期,都深受期待;每一期,都备受好评。1994年8月1日,停刊整整32年的市委机关报——《平湖经济报》正式创刊,为四开四版半月报,平湖人亲切地称之为“家乡报”。

2024-08-0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6839.html 1 3 每一个艰难的时刻,我们始终有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