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彻底清洁牙齿?
血脂高不但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还有可能诱发胰腺炎等一系列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大家需要重视。
引起血脂异常的原因非常多,有一部分患者与遗传有关,这往往是由于基因缺陷引起的,而这些患者的家庭成员,比如父母、兄弟姐妹也常常会有血脂异常现象,具有我们所说的“家族聚集性”特征,这些患者的血脂异常称之为原发性的血脂异常。也有一部分患者的血脂异常与饮食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喜欢吃油炸的食物、喜欢久坐、不喜欢运动等。另外,有一些患者的血脂异常是继发性的,是因为身体有某些疾病,比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还有些患者的血脂异常是因为用了一些特别的药物,比如激素、利尿剂。另外,妇女绝经后由于缺乏雌激素,也有可能引发血脂的异常。
那么血脂高了,平时饮食方面注意些啥?
如果很喜欢肉食,那么记得在烹调动物性食品时,尽量避免油炸。胆固醇的摄入不能过多,一般每日不超过200mg。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胆固醇含量过高,适量食用就好。平时可以多吃海鱼,因为海鱼中的Ω-3脂肪酸,也就是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得血液中的脂肪酸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身体有益。
平时注意保持食物的多样性,以谷类为主,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及瓜果类。注意精细搭配,粗粮中可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每天进食350g左右主食,一定要少吃甜食。另外,大豆中豆固醇有降血脂作用,可多吃豆制品。当然,增加运动,避免超重和肥胖,坚持吃清淡少盐的食物,都可预防“三高”。
哪几类花,容易引发过敏?
联办
平湖市科学技术协会
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描绘了这样一幅春日景象:百花使尽浑身解数争奇斗艳,没有艳丽花朵的杨树、榆树也不甘示弱,飘飘洒洒地来一场暖春“飞雪”。很多人认为,这种似“飞雪”的杨絮就是“杨花”,但实际上,杨絮只是杨树的种子。而此前杨树雄花散发的肉眼看不到的花粉,是引起春季花粉过敏高发的原因之一。
什么花容易引发过敏?其实,花色越鲜艳、气味越重的花,花粉引发过敏的反而越少;靠风传粉的“风媒花”,让大量花粉飘浮在空气中,当表面含有蛋白质的花粉进入人体呼吸道时,就会引起人的免疫反应,出现过敏现象。
植物传粉的“外力”主要来自两种媒介——风和昆虫。杨树、法国梧桐、松柏等植物,花小、没有香气、不含花蜜,只能靠风传粉,它们的花通常被称为“风媒花”。这些花的花粉颗粒较小,表面滑溜溜,松树的花粉甚至自带两个气囊,使其更易飘荡在空气中。对于“风媒花”来说,每棵雄树能产生的花粉颗粒可多达几百亿个,以增加其在空气中飘荡的花粉落在雌花上的概率。这些花粉颗粒在空气中飘浮、存活的时间,从几小时至四五天不等。飘浮在空气中的花粉多了,进入人体呼吸道的概率就大了,人们也就更容易过敏。
杏花、樱花、油菜花等,或花色鲜艳,或气味扑鼻,或富含花蜜,容易招蜂引蝶,靠它们帮忙传播花粉,被称为“虫媒花”。它们的花粉颗粒较大,表面黏乎乎,不易随风扩散,通常也就不会引起过敏。当然,我们赏花时也不要大意,要是距离花太近,也会吸入花粉颗粒。为防过敏,最好的办法就是戴好口罩,离花远一些。
众所周知,口腔卫生对于维护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至关重要。但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彻底清洁是关键。
复杂的牙齿生存环境
牙齿不仅是部分牙面为凹陷曲面的多面体,而且牙齿之间的排列方式也相当多变,这就会导致牙齿的清洁工作并不简单。按照清洁的容易程度由高到低对各个牙面进行排序,其结果依次为:唇/颊面(相对光滑,且处于牙弓外侧)>舌/腭面(相对光滑,但处于牙弓内侧)>咬合面(凸凹不平、沟壑纵横)>相邻面(空间狭窄)。由此可见,牙齿相邻面清洁难度最大。
如何清洁牙齿各个面?
唇/颊面、舌/腭面、咬合面,通常都可以通过刷牙清洁。但单纯依靠刷牙,唇/颊面的清洁效果最明显,而咬合面的清洁效果最差。这也是很多人尽管已经很努力刷牙了,却依然无法避免咬合面发生蛀牙的本质原因。毫无疑问,相邻面是最难搞的牙面,其清洁难度最大。目前有牙签、牙线、牙缝刷、水牙线等工具来辅助牙面的清洁。
在上述工具中,牙线是普遍适用的牙缝清洁工具。它最显著的特征,是身材纤细,可以在牙缝中自由穿梭,正确使用不会损伤牙龈。水牙线,又称冲牙器,虽然可以比较彻底地清洁牙缝中牙齿接触区以外的区域,甚至还可以冲洗牙齿与牙龈交界的区域——牙龈沟,但它确实无法触及接触区。因此,牙线和水牙线组合可以使牙线如虎添翼,但千万不可以用水牙线替代牙线。牙缝刷的清洁能力其实是远胜于牙线,但鉴于其体型较大,并不适合于牙缝正常的人群使用。牙签,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牙缝清洁工具,但与其他同类工具相比,不仅体型硕大,而且质地坚硬,很容易损伤牙龈。
(摘自《人民网-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