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蓉
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这是书的节日,也是读书人的节日。近段时间,我市上下开展了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懵懂的孩童走入书屋,看起花花绿绿的绘本;中小学生翻开各类名著,投身其中;青年人暂停忙碌,品味阅读时光……全民阅读正当时,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能在世界读书日这天,集体阅读,是一件好事情,但在日常生活中,让读书走近生活,则更为美好、风雅。
如今在我市已经有不少的城市书房,基本形成了“15分钟阅读圈”。今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其中一个书房,原是百无聊赖消磨时间之举,却意外为我开启了一个新天地。万籁俱寂的书屋里,书香、茶香,还有偶尔响起的翻书声,走进那里,让人不由自主地减轻脚步,连呼吸声都不自觉地降低了。翻开一本书,不知不觉时间就从字里行间溜走,走出门,依旧能感怀阅读带给我的万千思绪。
自此,去书房享受阅读时光,成了我的新习惯。不想小憩的午后、送孩子去兴趣班的间歇、和朋友出行的散碎时光,推开城市书房的门,快速选一本有兴趣的书,粗读几页,发现美的句子马上用手机拍下来收藏,有感兴趣的书本,则把封面拍下来,第二天上网将它买回家。而书屋里最能激励人的,还是那些在低头“奋战”的年轻人,或是在查资料、写论文,或是在圈划、默背,全力备考。他们的身边,那些品茗阅读的中年人,则更为悠闲自得,两种节奏浑然不同,但却意外和谐,构成了特有的“书房景致”。
从古至今,读书一直是人们修养自身、增长见识、淬炼灵魂的主要途径,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颜之推的“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伏尔泰的“读书使人心明眼亮”等等,都在说明读书的重要性。我注意到,“全民阅读”已连续多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由以往的“倡导全民阅读”增改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可见“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
生命因阅读而有力,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妨将阅读当成一场美丽的修行,发乎于心,践之于行。可以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感悟传统文化之美:老子的“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仲舒的“仁义礼智信”,《论语》中的“温良恭俭让”,《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通过阅读这些国学经典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道德修养。也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学习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本领,积淀人生出彩的底色和力量……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要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热爱与坚持,用阅读充实自己的多彩人生,也让阅读习惯引领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