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丹
如果生命只需负责自己的,我想奔四的年纪一定是较好的明证;但作为一位妈妈,我才刚刚启程,得培养孩子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能力方可。平时对孩子提醒最多的是“一个人,什么是最重要的”,即将读一年级的孩子总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命,最重要”。
正如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教育的“育”应该就是从尊重生命开始,推己及人。
不是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么。基于此,作为二宝妈妈,我想给幼儿园毕业的大宝留一些生命节点的印记。平时“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读书,特别需要“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旅行。最终我带孩子进行了一次为期五天的山间毕业旅行,以此想让孩子深知生命的重要性。
启程时,应有所舍弃,勿给生命以重负。
得知要去毕业旅行后,孩子就早早兴奋地整理他的行李箱,从一开始的满箱子,到最后舍弃箱子只留了一样玩具。在这决定之前,我只是让他思考两个问题:自己的箱子自己负责,你是否做得到?这么多玩具没时间玩,你是否还要带?
其实,当满箱子的玩具缩减到一样玩具时,正是孩子在认真思考、理性抉择的时候。我问孩子,为什么最终选择奥特曼卡牌。他说,卡牌方便带,也压不坏;可以在桌上、床上玩,不会弄脏;还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事实证明,五天的旅程,奥特曼卡牌使用率极高,五个男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甚至连平板电脑和电视机都被冷落一旁。
我欣慰地笑了:旅行似人生,轻松上阵才最舒心,自然会有闲情逸致欣赏沿途的风景;除非责任需要你负重前行,你便当仁不让、义无反顾,即便车马劳顿,自顾不暇,也不应有怨言。
旅途中,应小心谨慎,少给生命以创伤。
旅途中孩子会受伤,我并不意外,因为我知道创伤是成长的印记,但我依旧时刻温馨提示,山间路险,小心脚下:上山时提醒较少,我知道孩子明白,上山不易,他自然会本能地小心翼翼,甚至还主动拉着我的手,借我之力上山;下山时,我的提醒便开始增多,但孩子欢快地挣脱我的手,蹦跳着下山,随之迎接他的便是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在石阶上;平路上,我扯开嗓门,时不时朝远处的孩子大喊着提醒“小心点,路上都是小石子;不要跑,小心摔倒”,但孩子像脱缰的野马般,好不容易来到了大草原,便自由撒欢,边跑边回头嬉闹,果不其然摔了个大跟头,脚踝磕破。受伤后,我看出了他的痛,我抱怨孩子不听我的话,但我更多的是想让他“吃一堑,长一智”。
是啊,创伤,在旅途中难以避免,人生更是如此,毕竟生命始于创伤,终于创伤。唯有创伤,更容易让人铭记和成长,但小心谨慎些、少给生命以创伤,这不是更好吗?毕竟生命是人存于世的最基本条件;没有生命,我们的人生旅途还怎么丰富多彩?还怎能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理想,快乐地生活?
旅途中,应心怀善良,尊重每一个生命。
在山水间旅行,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每天傍晚都可以去小溪里肆意撒欢:带上网兜,带上瓶子,带上水枪,呼朋引伴。第一次,孩子们抓了好多小鱼,连最大的也仅一个手指大小,一个矿泉水瓶子里,不一会儿就装进了三十多条,孩子还特地让我在瓶上通了一个洞,给小鱼们呼吸。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房间准备欣赏,不承想,小鱼们几乎都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孩子伤心地问为什么,我解释为“空间太小,氧气不够”。我不知道孩子懂了没有,但他之后的行为让我欣喜万分:孩子依旧会把抓来的小鱼,捕来的蝴蝶、知了、螳螂放进通了洞的瓶子里,欣赏、玩耍,只不过会在一段时间后把它们都放生。
心怀善良,行有所止,这样多好!要知道:生命如花,总会凋零,我们应好好呵护,毕竟世界上最苦涩的、最可悲的就是死亡。人类如此,每一个生命亦如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育人呀,不仅仅是引导孩子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尊重生命。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唤醒每个孩子的生命意识。
孩子,妈妈想告诉你:带你旅行,让你可以更好地感受世间的生命气息,给生命以尊重和敬畏,才能给自己以心安与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