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笔记

那年在环城路上“飚”过车

我记得高中三年里很多的点点滴滴,唯独不记得高考那三天是怎么过的。的确,三年的奋斗熬下来了,那三天算得了什么?

■李纪平

看电视里、文章里,总觉得在别人的世界里,高考是那样的惊心动魄,紧张得让人手心发汗。让我回忆十多年前的那场考试,我突然发现,我忘了考试那几天的顺序,忘了那几天有什么特别的,忘了那几天最重要的那段经历……我只记得考完试的那天晚上,我和我的两个同学骑着车从越秀路到嘉一中门口,兜了个来回,宣泄着力气。

那天天不热,有蝉鸣,有微风,中环南路空空荡荡犹如荒地,没有一点现在的繁华模样。三个人一会儿似感慨万千的老者,缓缓骑着车看着路灯下的桥洞,校车每天都从上面经过,我却从没想过下面竟然是个停车场;一会儿又像回到了最不懂事的那个年龄,不计体力地蹬着很久没动过了的自行车,在下坡路上飚出最快的速度。那晚的路灯我还记得,橘红并不亮;那晚的风还记得,潮湿并不热。

为什么我会对那晚印象远比考试来得深刻?因为,三年啊,我终于知道自由是什么感觉了,我终于不再管今晚几点睡,明早几点起,不用拿着面包赶校车,就算坐着发呆也没什么罪恶感了。

高中生涯中,我一直处在班里的中下游,或者说我定义了我们班里最差大概是多少分的样。作为差生,那种滋味太煎熬了,努力了成绩到中等偏下,稍一松懈就又摔到了班级最后。不是我不努力学习,实在是“对手”太强大啦,有高一时就在看高三物理的“学霸”,有高二时做化学题做到“我会老师不会”的“怪咖”,有每天书包里只有两本漫画却从未掉出年级前三十的“天才”。比我聪明的人有很多,比我努力的也有很多。所以,即使在努力想追上同学脚步的我,还是显得那么的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那三年里,我从初中时老师眼里的优秀孩子变成高中老师眼里态度尚好奈何基础太差的落后学生;那三年里,我曾奋斗过,挑灯夜读,或从早到晚不停地刷题,久坐起来那一刻头晕眼花,下一刻有意识的时候已经趴在了地板上,那并不怎么痛的感觉现在还记得;那三年里,我曾孤单过,没有像别人那样总有那么几个曾经的同学在一起有新鲜的话题;那三年里,我曾自卑过,我只是小地方来的有那么点土的借读生,勤俭路上都开始流行范特西了,我还不知道周杰伦是谁;那三年里,我曾开心过,同学间的感情总是那么真挚,“学霸”“天才”没那么高高在上,也聊游戏、也聊八卦,也聊自己的学习心得,似乎除了自己,没人在意我的成绩;那三年里,我曾感动过,感冒发烧,自己还没怎么在意,父母却兜兜转转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来到学校,大晚上的一定要拉着我去医院看急诊。

感谢我的父母,在我高一时看到我的期末成绩单急得差点给我来场批斗会,最后什么都没说;感谢高三的时候,我妈每天早起给我做早饭,让我远离了路边摊;感谢高考的那几天我爸急得心里难过,宁愿偷偷去了趟杭州的灵隐寺,却就是忍住没和我谈隔壁小孩的成功经历。

我记得高中三年里很多的点点滴滴,唯独不记得高考那三天是怎么过的。的确,三年的奋斗熬下来了,那三天算得了什么?

2020-06-25 12 12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91155.html 1 3 那年在环城路上“飚”过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