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凤
最近当湖街道启元社区举办的中式面点师培训班让技能培训有了无限可能,25名居民在家门口圆了“学技能、考证书”的心愿。可以说,这个培训班,不仅是一次技能传授,更是我市探索“技能型社会、技能型村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基层治理赋能民生、助力共富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社区是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技能普惠的最佳落脚点。启元社区的创新举措,精准对接了居民需求,搭建了一个“接地气、低成本、高实效”的技能提升平台。对居民而言,不用奔波就能拿到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不用花费高额学费、不用耽误工作生活,就能学到实用技能,甚至实现“培训即就业”;对社区而言,通过技能培训凝聚了人心,让“陌生邻里”变成了“同学伙伴”,提升了社区归属感与凝聚力;对城市而言,越来越多居民掌握一技之长,既能激活就业创业活力,也能为餐饮、家政、育婴等民生行业输送更多优质劳动力,为城市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技能培训,不只是技能的“培”伴,还有城市活力的“培”育。
技能是民生之基,也是共富之钥。启元社区的成功探索进一步说明,要让“家门口的技能培训”全面铺开、落地生根、持续见效,在“精准化、长效化、产业化”上下功夫是关键。
建立“需求清单”,让培训沉到一线去。培训内容要紧扣“本土产业需求”,避免“学用脱节”。社区技能培训要进一步“量体裁衣”:比如增设服装制版、机械维修等产业适配课程;开展民宿服务、农产品电商运营等培训项目,让居民学到的技能既能对接本地企业岗位需求,也能服务乡村振兴,真正实现“学一门技能,谋一份好业”。
深化“三方协同”,让资源聚到一起来。要形成政、企、社三方合力,聚合更多资源,进一步联动平湖本土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将实操标准融入课程。同时,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有技能的社区居民成立“邻里讲师团”,既能降低培训成本,也能让技能在社区内“传帮带”,形成良性循环。
强化“政策赋能”,让服务合成一股力。服务链条需延伸至“创业孵化支持”,实现“从会到富”。对有创业意愿的学员,不能止步于“发证”,还需提供后续帮扶,帮助学员把“技能”真正转化为“收入”。
一盏灯照亮一间屋,万盏灯点亮一座城。启元社区培训班的灯光,照亮了平湖居民“家门口学技能”的幸福路。共富路上需要更多“培”伴,当更多社区紧扣本土需求、整合多方资源、延伸服务链条,真正让“家门口学技能”成为平湖居民的“日常福利”,让更多居民凭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