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戴 琰
通讯员 吴 恋
本报讯 秋日的九龙山,天朗气清。新建的监测平台上,几名观鸟爱好者举着专业相机,凝神专注地捕捉碧空中猛禽的身影。当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鹰振翅掠过时,众人即刻按下快门,将它翱翔的雄姿定格。与此同时,在岗轮值的猛禽监测员也同步投入忙碌:他们仔细观察每一只飞过的猛禽与迁徙鸟类,精准鉴定种类,再认真记录下数量。自2025年九龙山秋季猛禽监测启动以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山间上演,而这看似日常的画面,正是平湖生态变迁最生动的注脚。
今年是九龙山第三次开展系统性迁徙猛禽监测,由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负责执行,监测将持续50余天。这些监测数据,将为猛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维护及公民科普教育提供关键支撑。选择九龙山作为监测点,源于其独特的生态价值:近年来,平湖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山林植被覆盖率稳步提升,林间食物链也越发完整。这不仅为留鸟猛禽打造了安稳的“家园”,更让平湖成为迁徙猛禽停歇补给的“生态驿站”。去年,九龙山还成功入选“浙江省观鸟胜地”,成为嘉兴市首个省级观鸟打卡点。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也让镜头里的“客人”越来越多。2023年,九龙山监测记录到22种、14000余只猛禽;2024年,数量增至16000余只,种类达21种。今年监测刚启动,凤头鹰、红隼、赤腹鹰等“老熟人”便陆续现身。截至昨天上午,观察到的白喉针尾雨燕过境数量已突破800只,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现在还没到鸟类最多的时候。”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工作人员钱程说,“9月下旬会迎来第一个‘百猛日’,即当天过境猛禽至少100只;紧接着会出现第一个‘千猛日’,当天过境猛禽超1000只;到10月上旬,还会有两到三个‘千猛日’接连到来。”
平湖观鸟爱好者姚陆冰,就曾在九龙山收获“载入史册”的生态惊喜。2024年10月,他在这里拍到了林柳莺,这一发现直接刷新了浙江省鸟类纪录。“这几年山里难见的鸟越来越多,全靠平湖对生态的硬保护。”姚陆冰说,此前他还在平湖境内拍到过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嘴白鹭、黑嘴鸥、黄胸鹀等,这些鸟类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如今能稳定出现在镜头里,正是平湖生态持续向好的最佳证明。
更令人欣喜的是,九龙山的生态之美不仅吸引了猛禽驻足,更凝聚起全民环保共识。如今的监测现场,除了专业拍鸟人,还常有市民带着孩子前来观鸟、学习,监测员会耐心讲解猛禽知识;拍鸟爱好者们也自发当起“生态宣传员”,把镜头里的猛禽故事分享到社交平台,让更多人认识九龙山、关注生态保护。从“小众拍鸟”到“全民护鸟”,从“生态监测”到“科普教育”,九龙山的生态价值,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延伸。
“九龙山猛禽数量与种类的趋于稳定,是生态保护的‘活答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我们筑牢的生态屏障,已让这里成为猛禽安心栖息的‘迁徙驿站’,也成为全民共享生态之美的‘幸福打卡地’,平湖绿色发展的底色正愈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