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人大视窗

推动全域延伸,实现共赢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人大监督基层联络点、生态文明治理重点问题发现解决机制的持续推动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带来的绿水青山、幸福生活更可亲可感。

监督之“力”转化为环境之“利”、民生之“益”。平湖人大依托报告制度的积极探索,正以一砖一瓦构筑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层治理图景。在曹桥街道,稻田退水中的氮磷削减率长期保持在20%以上,农业绿色转型有了扎实的基础。而在马厩村的“稻虾缘”家庭农场,农场主葛培忠迎来了他的双重收获:七月不仅收小龙虾,更是投放澳洲淡水龙虾的关键时节。“这虾娇贵,水里绝不能有一丝农药。”葛培忠笑着说。多养一季澳龙,不仅亩产增值,稻米品质也提高了,绿色生态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现在自己也会时刻关注身边的生态文明问题。”葛培忠说。

由报告制度催生的,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绿色革命”。报告制度把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考场”摆在了百姓面前,成为一场基于民情、汇聚民智、接受民督的“公开答辩”。从中衍生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民情直通车、居民议事员年度履职报告……一项项创新机制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群众监督更有底气。人大代表变身为“行动代表”,市民从环境的“抱怨者”成长为治理的“参与者”“监督员”。这是一种动人的“双向奔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最深厚、最可持续的力量源泉。

曹桥街道的实践,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落地生效的一抹生动剪影。事实上,这一报告制度已在全市焕发出蓬勃活力:探索噪声基层治理新路径,打造宁静小区县级样板;推进再生水利用实现城镇污水“零排放”;甚至跨越行政边界,与上海金山开展生态环境联合监督……尽管形式各异,但其内核始终清晰,以制度为框架、以试点为抓手、以监督为引擎,真正将生态文明的“施工图”转化为千家万户可感可知的“实景画”。

数字,是这一实践最客观、最有力的注脚。2024年度我市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创历史最优,全省排名同比提高39名,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度排名全省第一;全市空气优良率95.1%,综合指数连续五年嘉兴第一,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Ⅲ类水比例连续三年达100%,新建省级和美乡村4个、未来乡村15个等。在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市以91.43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第27名,较去年提升10个位次。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生态文明建设从“软约束”走向“硬指标”的治理之变。

而比数据更动人的,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理念之变。人们开始理解实现绿水青山需要全民的力量,而平湖人大始终坚持以监督连接民意与政声,以机制贯通政策与土地,以报告呈现初心与成效。这些努力,或许只是宏大叙事中的一个段落,但它清晰而有力地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不在远方,就在此时、此地、此身。

2025-09-0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5470.html 1 3 推动全域延伸,实现共赢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