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个基层联络点,我市人大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监督从“被动”到“主动”的新路径。
现在的曹桥街道,绿水逶迤,翠色环抱,村落依水而建,白墙黛瓦错落有致,庭院花木扶疏,垃圾分类井然,再无往日杂芜。村民们茶余饭后漫步生态步道,笑谈间皆是“绿水青山”的日常。
“10年前的曹桥是‘猪三角’的一员,马厩村是一个养猪村,生态环境可想而知,但现在,水清岸绿、村容整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市人大常委会曹桥街道工委主任高雪峰谈起10多年来曹桥的环境变化,如是感叹道。
变化离不开实际的行动。2021年,马厩村开始开展稻田退水“零直排”项目建设;2023年,作为曹桥街道面积最大的一片稻田,马厩村幼儿园北面油菜花地开展稻田退水“零直排”项目建设。“整治前农业面源污染是直排河道的,河水会有异味,很多百姓来到生态文明建设人大监督基层联络点反映这个问题。”高雪峰说。于是,由市十六届人大代表、时任曹桥街道马厩村党委书记的姚健带领全村上下对该片区开展了稻田退水“零直排”工作,整治后的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并在人大的持续监督下,长年保持。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恢复带来了新的生机。每到稻浪翻滚时,这里甚至可以举办集市,吸引了不少游客特地前来打卡,昔日污染之地,已成为美丽风景。
“环境好了,来村里旅游的都多了,农产品都卖出了不少。”“每到周末就愿意来这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从曹桥街道马厩村的生态蝶变中可以窥见,生态文明建设正悄无声息地涵养着这一方水土。生态文明建设人大监督基层联络点也进一步拓宽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渠道。
生态文明建设人大监督基层联络点从何而来?又有哪些具体作用?
2023年12月底,平湖市被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首批试点单位。为推动制度切实落地,进一步扩大制度的影响范围,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在曹桥街道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人大监督基层联络点,并围绕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领域,打造先行示范展示区,这也是我市人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深化于基层的又一生动实践。
同年,正逢曹桥街道马厩村中国乡村低碳科普馆落地,“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乘着这阵东风,市人大决定在曹桥街道马厩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大监督基层联络点。市人大城建环资工委、市人大曹桥街道工委实时汇报进度,不断调整设计方案……2024年3月底,联络点建设完成,截至目前累计收集生态文明建设类民情信息30多条。
走进联络点,一边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万工程”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另一边是来自基层的最广泛最真实的声音。听,曹桥街道居民议事员正和选民亲切交流沟通。“联络点既集中展示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也为市人大代表和街道居民议事员提供了联系选民的固定场所,同时还承担了生态文明建设法规宣传等多项功能。”高雪峰介绍道,“它让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真正在基层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