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茹彤
本报讯 今年暑期,一场场融趣味性、参与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春泥计划”活动在我市如火如荼地展开,犹如一片沃土,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的夏天,也因“春泥”而丰富多彩。
今年的“春泥计划”格外有“派头”,16位文化特派员走进了各村社区,以专业和热情组织起比往年数量更多、形式更多样的“特派课堂”,真正把文化送到了孩子们身边。“你们猜,红孩儿的爸爸究竟是谁?”“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会怎样?”……在新埭镇泖河村文化礼堂,文化特派员邱宇兰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记》赏析课,牢牢抓住了每一个孩子的注意力。她没有止步于单纯的讲故事,而是巧妙引导孩子们化身取经团队成员,一路“闯关”,沉浸式体验经典名著的魅力。“希望用可感知、可参与的方式,让阅读真正走进青少年的生活。”邱宇兰说。
除了沉浸式体验活动,文化特派员顾丽娟将“童声同行”美育课堂从新仓镇开到了钟埭街道沈家弄村礼堂书屋;文化特派员张诚悦把“乡韵篮途”特训营带去了新仓镇秦沙村文化礼堂;文化特派员叶瑀铄则在独山港镇赵家桥村,带领孩子们探索宇宙的奥秘,让科学与文化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每一堂课,都是一次零距离的文化传承,文化在手把手、实打实的体验中变得可亲可感。据悉,今年我市开展了88堂“特派课堂”,受益青少年1700人次。
丰富的“特派课堂”来源于我市打造的“特派直通车”品牌,不仅让文化“走出去”,也将文化“请进来”。文化特派员宋喜妹将杜布文化送到了上海市金山区,文化特派员吴在强把农民画课堂带往嘉善等周边地区;嘉兴市南湖区的文化特派员也来到我市传递文化,实现了非遗文化的跨区域交流。
一堂堂精彩的特派课堂,串联起今年“春泥计划”中最动人的风景。不仅如此,各镇街道、村社区还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新埭镇推出了“寻访家乡红址”系列活动,组织孩子们走访战地记者俞创硕故居,聆听他的生平故事,认真观看他镜头所记录的历史瞬间。“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这场活动更承载了一份特殊意义。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历史人物,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新埭镇文化宣讲员陶亚秋说。
“多年来,我市‘春泥计划’活动持续焕发新活力,逐渐走向专业化、多层次、广覆盖。”市委宣传部文明创建指导科科长马国强说。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正如春泥一般,温柔滋养着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静待未来的某一天,破土而出,绽放出灿烂的文化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