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艳
如果人的命运大抵不过几条出路,你是否还会期待这一生?
《人世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关于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作者坦言早有心愿,但是一直感觉准备不足。直到六十七八岁,才觉得可以动笔,也必须动笔了,为的就是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
小说背景跨越了近50年的岁月光阴,从十年动荡到改革开放,直至党的十八大,故事中的人物代表着特定时代和地域的人生状态,从宏观视角深刻折射了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国企改制、经商下海等一系列时代巨变。又立足于微观视角,以一群北方平民子弟平凡而跌宕的人生群像为脉络,书写了国家与个体、时势与境遇交织的凡人故事,呼应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普通个人命运交相呼应的时代主题。
无论是对于作家本人还是普通读者,创作或阅读一部115万字的“大部头”,都是体力和心力的长跑。从作者对创作初衷的表述不难推断,在花甲之年动笔书写一部建国初期的时代史、生活史、百姓史,并非易事,更非必须。这是一名作家,以亲历者的身份和高度的职业精神,交给自己的答卷,也是传递给当代年轻人的文字接力棒。
书中对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时代关系的全局审视,不止是“上帝视角”的低语,更是对现下生活的观照注解。每每读到一些情节或者人物对话,常常感怀于这些“人”的似曾相识,仿佛就像是我们曾经认识的、听说的,身边的、熟识的某某某。
全书以周家三子女的人生历程为主线,多线并行塑造了不同社会圈层的人物形象,恰恰对应着特定时代中的三种典型人生。长子周秉义是世俗观念中“最有出息”的孩子,兵团知青、北大毕业、青年从政、身居高位,代表着一名有志青年伴随着个人、家庭与使命的堆叠磨砺,成长为国家干部的一种人生历程。二姐周蓉自幼是天之骄女,富有个性主见,早年为追求爱情离家出走,远赴贵州插队,虽在个人家庭、亲子关系等问题上饱受考验,但凭借着坚毅的性格在学业事业中取得“双丰收”,是建国初期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而三弟周秉昆是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也是上山下乡运动中,唯一被留在城市中的孩子。从青年时期木材厂、酱油厂里懵懵懂懂的小工人,再凭借着表演快板的才艺成为市曲艺杂志的编辑,后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担任演艺公司和知名酒楼的经理,在风光之时又身陷牢狱,塑造的是一个小市民从默默无闻到中年发迹,后又回归平凡的小人物形象。
围绕着三位主人公的创作脉络,作者又在作品的不同阶段描写了公安干警、报社编辑、编剧导演等职业形象。以及面对国企改制,下岗工人谋生谋业的生存状态,平民片区拆迁动员中或观望或质疑或懊恼的人生百态。故事中有人发家致富,有人钻营度日,有人历尽坎坷,有人一生顺遂,文字间布满世俗炊烟和街头巷尾的生活气。
小说的整体基调是积极乐观的,对于正义善良的讴歌与坚持,以及在苦难中所彰显的责任担当贯穿始终。小说中多位人物曾做出一系列在如今看来,近乎理想主义的人生抉择,展现出超越个人胆识的人性光辉,这一点恰恰在小人物周秉昆的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世俗意义上,他是个泯于众人,没多大本事的小人物,但在情感意义上,他是全书性格最鲜活、最富有人情味的角色。无论是他与“小寡妇”郑娟的婚姻选择,对养子的无私养育,兄姐缺位时对父母的赡养等,无不体现着一个普通人对自身、对家人、对朋友的尽责之心。他也会因左右为难而情绪失控,也曾与朋友口脚相向,但最终他都做出了最符合情感道义的选择。当大哥“宁直不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时候,当二姐只谈理性不谈情谊的时候,唯独这个无权无势的小人物依然维护着凡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作者试图展现的底层老百姓的苦乐酸甜和平凡大义,大多来自于这个人物,承载着作家塑造一个平凡好人的浓重笔力。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确有原型,每当周秉昆的人生步入无解的“死胡同”,小说又以一种极尽冲突的转折,配合时代背景的宏大叙事,为人物带来转折的希望。正如在人生的惊涛骇浪之时,潮水突然升腾,突然又归于平静。
日光之下无新事,个人的命运是“人世间”的组成部分,而世间种种又何尝不是“剧本”的类似往复。有人说,人的一生过得无非是那几个值得的瞬间,无数的小说、电影、歌曲反复描写着这些“瞬间”,却又道不尽“瞬间”种种。唯有坐上人生这趟列车,才能途经其间名为喜悦、荣光、幸福的站点,所以日子得过下去才有意义。正是这种最朴素、最直白、最豁达的凡人精神,支撑着国人走过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熬过思想冲撞的动荡不安,蹚过改革开放的激流深水。只有回顾过往遭遇,我们才能感恩曾恰逢建国的时代之舟,共同驶出狂风暴雨的洗礼,开拓新的希望。
《人世间》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以文艺之力传达出的人民立场和时代情怀值得尊敬,作品散发出的正能量深深厚植于现实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道出了中国人骨子里至真至诚的善良秉性,以及历经岁月不改心志的情怀担当。这种淳朴善良、勇敢坚毅的民族底色,也必将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穿越偏见与不公,正视使命与责任,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遇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新的伟大复兴。
《人世间》
梁晓声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