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镇街热搜

深度挖掘广陈山塘的幸福密码——

看全国文明村如何以文明“破圈”

■记者 汤智娟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会上公布了最新一批系列文明创建先进名单。其中,我市广陈镇山塘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6月9日,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专题系列报道《文明的力量》播出《浙江平湖:一桥两山塘 共创共建共发展》,聚焦浙沪“一桥两山塘”的跨省共治模式,深度挖掘这个全国文明村的幸福密码,展现其文明建设背后的生动实践。

究竟这个浙沪边界的村庄,何以成为全国文明村的典范?在这里我们不妨共同探究一番。

“山塘河上山塘桥,山塘桥边两山塘”,广陈镇山塘村隔山塘河北接上海金山区山塘村,两村为“同名村”,又被称为“南北山塘”。广陈镇山塘村充分发挥“毗邻党建”品牌优势,推动 “外修风貌、内修文明” 双向提升。

“毗邻党建”领航

构建跨省文明创建共同体

依托浙沪山塘联合党支部,组织发动两村群众积极参与山塘河治理。村民自觉遵守河道治理规范,再加上开展的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和生态整治工程,山塘河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河长制”,通过定期巡河及时发现整改问题。从昔日的 “臭水沟” 到如今杨柳依依,山塘河的蜕变成为文明创建的生态注脚。

先锋模范带头创建,文明涵养更突出。党员、干部立下“军令状”,带领群众从 “被动参与” 转为 “主动共创”。此外,将浙沪南北山塘细分出8个微网格,共同组建文明创建攻坚队等6支队伍参与共建共创共管共治,实现毗邻地区矛盾纠纷数量同比下降40%。文明村创建的全过程,既彰显治理力度,更传递民生温度。

共富产业筑基

激活文明创建内生动力

扮靓乡村风貌,创建体验持续优化,文明风尚在山塘村落地生根。首创共富草莓园,为入股的26户低收入家庭提供股金10%的保底分红和二次分红。通过打造新乡邻民宿项目,盘活闲置房屋18户65间。推动村庄增收致富,持续提升老街街巷肌理和村庄面貌,先后招引寂静山塘设计师酒店等各类文旅业态16家。“明月山塘”景区2024年共接待游客97.1万人次,旅游收入4511.6万元,山塘老街已成为山塘文明创建的最佳展示窗口。

文化铸魂聚力

厚植文明创建精神内核

成立浙沪联合文艺队,共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钹子书”“打莲湘”,目前已发展专职队员15人。钹子书场服务群众、游客每年超20万人次。建成全国首条跨省乡村马拉松赛道,成功举办两届乡村马拉松赛事,累计吸引超5000人参加。精心打造的现代原创话剧《明月山塘》,更是为群众呈现了最顶尖的视听盛宴。

新风培育塑形

焕发文明创建时代活力

山塘村先后涌现出平湖好人莫彩三、金梦依,挖掘整理39名参战老兵英勇事迹,树立“英雄山塘”雕塑并成立专题展示馆,打造“英雄山塘”红色品牌,邀请39名南北山塘参战老兵开展口述记录,制作并发布微电影《英雄的山塘》,让“英雄山塘”红色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赓续。制定《跨域文明公约》,开展“好儿女”“好婆媳”“文明商户”评选,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内外兼修焕新

绘就文明乡村实景画卷

白墙黛瓦,最忆江南。古色古香的山塘老街是山塘村最引人注目的一抹亮色,手编的竹席、扫帚等民间工艺品浓缩在老街的店铺内,更有钹子书场、礼堂书屋、明月剧场等特色文化设施点缀其中,既保留江南古韵,又注入现代文明气息。

文明为基,幸福为果。山塘村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工作理念,将文明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和改善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以既塑形又铸魂的文明行动,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形象气质,丰富乡村精神文明内涵。

从跨省共治到共富共享,从文化传承到乡风培育,山塘村以文明 “破圈” 实践,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样本。

2025-06-12 深度挖掘广陈山塘的幸福密码——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56847.html 1 3 看全国文明村如何以文明“破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