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快速成长,成为‘多边形战士’?”面对这个问题,沈文彬的回答坚定而朴实:“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刚入职的那几年,他仿佛被上了发条,一刻不停地奔跑在学习和提升的路上。白天上课、磨课、备课,晚上和周末就全身心投入在技能训练。“那时候基本没有休息日,周一到周五除了教学任务,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办公室练技能。到了双休日,更是整天泡在那里。”他说,“遇到难题,一练就是半夜十二点。”
2015年,工作仅一年的沈文彬又开辟了新赛道,他开始尝试参加各类教师职业能力比赛。他想通过实战检验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希望通过比赛倒逼自己全面提升。“一开始是说课类比赛,取得一定成绩后,我逐渐转向实操类赛事。”他回忆道,“实操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摸索。万事开头难,但是再难也要迎难而上。”
正是这份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从初出茅庐到载誉而归的转变。2017年,他首次接触增材制造比赛,便一举拿下浙江省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认可,更点燃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
随着参赛经验的积累,沈文彬逐渐从“追赶者”成长为“领路人”。2020年,因学校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不少年轻教师聚集在一起交流备赛经验。尽管年纪轻,但他凭借丰富的参赛经历,成了团队中的“主心骨”。他带着大家研究不同比赛的特点、制订训练计划,带动了一批教师脱颖而出,学校的荣誉墙也因此越来越“丰满”。
真正将他推向职业生涯高峰的,是2023年第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大赛。这项被誉为“模具工领域巅峰对决”的赛事,对选手的设计、工艺、编程、加工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要在四个小时内完成3套冲压模具和1套注塑模具的设计与制作,每一步都容不得差错。
为了备战,沈文彬和同校的崔晓迪老师提前一年投入训练。他们同吃同住,寒暑假也不回家,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凌晨两三点。“最长的一次,一个半月才回了一趟家,家人不理解我在忙什么。”他笑着说,“但我们知道,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精确到分钟,每一场模拟都要当作正式比赛来打。”
最终,他们在来自31个省市的强队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沈文彬还获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那一刻,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掌声。
如今,沈文彬始终践行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他坚信,技能教育不是淘汰者的终点,而是奋斗者的起点。“沈老师一直和我们强调,我们不是中考的失败者,不要被‘刻板印象’打败。从踏入技师学院开始,在技能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才刚起步,和以前的成绩没有关系,只要努力我们都可以成功。”正在备战省级比赛的高二学生周晨一说。
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赛场,收获荣誉。截至目前,学生们已获得全国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二等奖两项……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有沈文彬默默耕耘的身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句话:只要肯攀登,人心中的成见,终将成为脚下翻越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