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让“小而散”变“大而强”

■谢付良

农产品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针对农户零散种植的春季蔬菜销售难题,我市林埭、新仓等地发挥农业企业、共富工坊的作用,通过引进加工生产线,推出“礼盒式”销售等举措,不但帮助菜农打开了销售渠道,还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户增收。

让新鲜农产品顺利从田间地头走向餐馆餐桌,这不是农户一家一户能解决的问题。特别对于“小而散”的农户来说,更需要各地全方位聚力、全链条发力,促进产销衔接,破除产销堵点和卡点。也正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农产品和农资现代流通网络,支持各类主体协同共建供应链”。

农产品在地头多放一天,农户的担忧就多一分。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题,不仅考验着一个地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也考验着一个地区的产业链建设。林埭镇的嘉兴市四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引入漂烫速冻生产线,构建起了一条收购、精加工及包装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基本实现了从“小而散”到“全链条”的转变,较好解决了当地菜农的销售难题。

作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订单农业”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一向以蔬菜粗加工为主营业务的新仓中华村的“净菜”共富工坊,通过实施“订单农业”解锁农户“增收密码”,去年年底以来联合全镇范围内的共富工坊、共富大棚等主体,通过推出“新仓八村联合大礼盒”抱团销售新模式,将新仓镇8个村的特色农产品推向了市场。目前工坊每年可以完成100万元左右的订单量,平均每月让村民增收3000元以上。以“净菜”加工为支点,中华村共富工坊正撬动着一场从田间到餐桌的“链式跃迁”,探索走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支撑。面对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可能带来的市场过剩,让“小而散”转向“大而强”,需要走好延链补链、融合发展之路。林埭和新仓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解法。期待各地深入推进产业全链条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精深加工、做好农旅融合文章等,有效拓宽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让农产品卖得掉、卖得好。

2025-03-1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36225.html 1 3 让“小而散”变“大而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