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新仓,共富工坊星罗棋布,正托起百姓的致富增收梦。
3年前,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驻新仓镇流动党支部青年党员蔡启明怀着“让新居民随迁父母活得更有尊严”的信念,在异乡的土地上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成立了“新嘉园”共富工坊。也是在3年前,安徽籍新居民黄友霞在工坊启用当天被门口红彤彤的标识吸引,这位原本准备回归家庭的中年妇女在这一天转变了身份,成为工坊的一名员工。时光荏苒,如今的黄友霞以亲历者和见证人的身份,看着工坊越办越大,员工收入逐年提高,也深刻感受到“合作共富”带来的喜人变化。
时间的针脚拨回2022年。那时,正值“新嘉园”共富工坊成立初期,“如何将‘小工坊’做大做常新”成为蔡启明日常思考的问题。“‘单打独斗’不是长久之计,唯有让工坊拥有长期稳定的订单,才能让员工有稳定的收入。”蔡启明目标明确——与企业加深合作是必然选择。
“企业为我们提供订单,我们也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急单、赶单。”蔡启明说,去年年中,企业生产忙,不少订单都是当天下单、隔天交付。工坊加班加点,帮助企业度过生产旺季,也让不少合作企业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于是,“小工坊”的客户群不断稳定、持续扩大……
与企业的合作日渐稳定,最直观的体现就在员工的收入上。员工的月均收入从刚开始的千元左右,上涨到去年的3000元,最多的员工每个月能增收5000多元。目前,“新嘉园”共富工坊每天有固定员工40人左右,其中新居民随迁父母在30人以上。一间工坊,成为新居民迈向美好生活的“金钥匙”。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合作社运动到如今的共富工坊,新仓始终是“新仓经验”坚定的践行者、创新者。以合作为题,以共同富裕为答卷,新仓将共富工坊打造为百姓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新舞台。截至目前,新仓已协助全镇11个村社区、40家企业建立“共富工坊”16家,累计为1500余名低收入群众、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发放劳动报酬500余万元,帮助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
用合作打破边界,共同富裕就拥有了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去年,新仓成立“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打造覆盖全镇的“1955”共富工坊服务体系,实现信息透明、机制共享,帮助、扶持村、企业、个人建设共富工坊,解决共富工坊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此,蔡启明深有体会。在“新嘉园”共富工坊成立之初,高昂的场地租金让他压力沉重。去年年底,新仓镇“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根据其需求,为“新嘉园”共富工坊开辟出了一块全新的阵地,场地更加宽敞、交通更加便捷,让工坊的发展更加高持续、高质量。
遵循合作共富的理念,越来越多人参与了进来。行业协会与共富工坊直接对接,各部门定期协调会商,寻求为共富工坊办理新的“身份证”,让工坊产品出现在正规场所销售。合作共富之风在新仓越刮越盛。“我们以合作助力共富工坊持续发展,推动全镇工坊‘串坊成链’,实现百姓安居乐业。”新仓镇党委委员葛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