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怡婷
当春风轻柔地拂过田野,花草簌簌作响,春之序曲随之奏响。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新仓褪去了冬日的沉寂,焕发出勃勃生机,处处洋溢着新的活力。
共富大棚里,多彩产业画卷徐徐展开;共富工坊里,民生图景梦想成真;省际交界处,“一体化”合作打破行政藩篱,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如今的新仓,“合作”因子四溢,诞生于激情澎湃年代的“新仓经验”,正以与时俱进的姿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何以可能”的深层答案。
破界重组,“合”是最浓底色。历经70载栉风沐雨,“合作”早已成为“新仓经验”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之一,体现在无数新仓人民干事创业的火热实践中。友联村通过土地租赁的方式发包给种植大户,表面看是土地流转的经济契约,内核却是对“土地、资本、技术”的整合利用;三叉河村以“小落苏”为纽带,串联起企业与种植户的关系网,再以村集体商标入股的形式,实现产房租金和企业利润再分配;“新嘉园”共富工坊中,社区闲置空间变身创富空间,政府阵地、企业订单、群众技能在这里发生碰撞,产生“1+1+1>3”的价值增量……种种实践都传递着一个声音——要打破固化思维,合作才是硬道理!
进化形态,“创”是最亮特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供销合作社的初始版本,到新时代共富工坊的迭代升级,“新仓经验”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变与不变”的哲学张力。其“不变”在于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而“变”的则是合作形态的持续进化。从众筹共建的共富大棚,到衍生于农户间的“田间超市”,再到以“扩中提低”为目标的共富工坊,新仓正不断创新形式,构建起多元参与的共富新格局。这种创新,在“1955”共富工坊服务体系中得到充分印证。依托镇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新仓从服务、机制、队伍三方面入手,整合资源为全镇共富工坊建设注入力量,破解工坊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击破壁垒,“拓”是最足成色。当内核足够稳定,就要向外突破,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如今,新仓的“合作”因子正沿着“省际通道”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当“南中华”的童车出现在“北中华”的郊野公园,一方产业成为带动一方文旅的“法宝利器”;当廊下村民来新仓务工,浙沪交界地标就成了上下班的“打卡必经点”;当新仓的共富大棚在吕巷“开花结果”,吕巷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在新仓生根落地,两地的情谊就在一来一往中蓬勃滋长……这些打破行政壁垒的合作,逐渐形成了“省际统筹、市场运作、群众共享”的新型合作架构,“新仓经验”也超越地域界限,成为省际协同发展的“通用体系”。
站在历史的山巅眺望,“合作”一词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新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的生动注脚。我们期待,春暖花开之际,合作之花在新仓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