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古遄归别墅空,
莫留莺语莫留穷。
更怜石侣耽诗酒,
不见诗瓢与酒筒。
清代诗人沈步青在《钟溪棹歌》中,对晚年流寓平湖钟溪的段成式有如上的记载,诗中开头的柯古就是指唐代著名的志怪小说家段成式。
段成式(803年—863年),字柯古,祖籍山东临淄,生于四川。他家世显赫,其七世祖从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有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的段志玄。他的外公武元衡,则是唐宪宗时的铁腕宰相。父亲段文昌在唐穆宗时任宰相,官至节度使,死后追赠为太尉。段文昌除颇有政声外,还享有文名,其作品最为人品评的当属《平淮西碑》,该碑文原是韩愈所书写,后被磨去,又有段文昌受命重作。这种“一碑二文”是世属少有的雅事,已流芳千年。
我国历史上有四大“读书台”,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曾说:董子读书台在广川,梁昭明读书台在招隐,段文昌读书台在广都县(今成都双流区)之南龙华山,和靖读书台在虎丘。段文昌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向往四川,便游学来到成都,看中了广都县南龙华山下一块倚山平地,既清静又显无限风光,便搭了一幢茅屋,建幽径与外路相通,置身其内,闭门读书,以进仕途。儿子段成式也曾在此读书。宋代诗人何耕的《段文昌读书台》诗曰:段公曾此读群书,读破应须万卷余。家礼一传为杂俎,稗官收拾附虞初。此诗说,段家父子在此读书破万卷,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成为段家传家宝加以传承。
段成式自幼即勤学苦练,博学强记,广泛涉猎,如其自言“以君子耻一物不知”。故其博见洽闻,为时人所叹服。同时,段成式也是一个读书、行路两不误的达人,年轻时他随父亲转徙于成都、长安、荆州、扬州等地,了解各处风土人情及趣事逸闻,极大地开拓了文化视野。后来他在出任秘书省校书郎时,更是精研苦学,博览包括官府秘籍在内的大量图书,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无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据“宋四大书”之首的《册府元龟》(另三部为《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记载,段成式与李商隐、温庭筠并称为“三杰”。段成式尤长于骈文,因与李商隐、温庭筠皆排行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故时人又称为“三十六体”。段成式有《留穷词》,又有《折杨柳歌》中有“莫留莺语向黄昏”之句,系与诗友诗僧石侣于三宜庵饮酒吟诗之作。他交友广泛,在退居襄阳时,曾与温庭筠、余知古、周繇、韦蟾诸人同游徐商幕,赋诗唱和,后编为《汉上题襟集》十卷、《段成式集》七卷。
据《平湖县志》1993年版记载:段成式晚年曾寓吾邑钟溪段墅塘。他著述颇丰,著有《酉阳杂俎》《庐陵官下记》二卷(已佚)。诗三十余首,收在《全唐诗》中。文十一篇,收在《全唐文》里。而在段成式的所有著作中,以《酉阳杂俎》最为知名。这是一部奇书,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推为“自唐以来,小说之翘楚”。
《酉阳杂俎》中的“酉阳”,是今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二酉山的别称。相传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博士官伏胜偷运书籍五车千卷,藏于此山石洞内。直至秦亡,才拿出来献给汉高祖刘邦,终于保住了春秋诸子百家的文化,不致断绝。后就以“酉阳”来借指传世珍贵的书籍。梁元帝为湘东王时,镇荆州,好聚书,赋有“访酉阳之逸典”语。段成式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且其书内容又驳杂广泛,故所著小说以《酉阳杂俎》为名。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写成于公元九世纪中期,他本人认为该书为志怪小说。他在序言中说:夫《易》象一车之言,近于怪也;诗人南箕之兴,近乎戏也。固服缝掖者肆笔之余,及怪及戏,无侵于儒。无若诗书之味大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也。炙鸮羞鳖,岂容下箸乎?固役而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成式学落词曼,未尝覃思,无崔骃真龙之叹,有孔璋画虎之讥。饱食之暇,偶录记忆,号《酉阳杂俎》,凡三十篇,为二十卷,不以此间录味也。
序文大意为:《易》书里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远游的人夜里见到猪拉着一车鬼,后来又发现原来是人,这样的话,近似于怪异之说;《诗经》里面关于“维南有箕”这样的起兴,也是戏说吧?所以像我这样穿着宽大衣袍的儒者,随便说说一些怪异的事情,一些类似于戏说的话,对于儒者的尊严使命并没有什么侵害。但是读书人往往形容我们读书就像享用美味,各类经书就像肉汤,史书就像拆解好的肉,诸子著作就像醋酱之类的佐料,如果是烤猫头鹰和小鳖,那也是能吃的吗?坚持做这件事并且不以为耻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这是一本类似于《易》中卦象说的那种志怪小说类的书吧。我段成式学问不深,辞藻不够华丽,也没有经过什么深入的思考,没人会把我当成什么大人才,如果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人才干的事儿的话,恐怕画虎不成反类犬,徒然被人耻笑。吃饱饭没事儿干的时候,把自己记得的一些事情写下来,因为较多而且繁杂,所以起名叫《酉阳杂俎》,共三十篇,分成二十卷,并不想把这本书当作什么好东西,成为能够被读书人称道的典籍啊。
《酉阳杂俎》为文言笔记体小说,就内容而言,远远超出了志怪小说的范围。它包罗繁杂,有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地产资源、草木鱼虫、方剂医药、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从大的方面来讲,区分为志怪、传奇、杂事三类。其中,志怪类小说题材包括神仙(17篇)、鬼怪(61篇)、佛道(80篇)、动植(59篇)、器物(61篇)、征兆(25篇)六类;传奇类小说包括情感(4篇)、豪侠(7篇)、异遇(8篇)三类;杂事类包括野史轶闻(64篇)、知识道理(569篇)、寺庙游记(78篇)、神话传说(100篇)、地域民俗(86篇)、方术技艺(31篇)、考证(38篇)七类。
例如志怪类小说征兆篇:上尝梦日(一作白)鸟飞,蝙蝠数十逐而堕地。惊觉,召万回僧曰:“大家即是上天时。”日而崩。意思为:皇帝曾经做梦梦见一只白鸟在飞,被数十只蝙蝠追逐,最后这只白鸟掉到了地上。皇帝被这个噩梦惊醒,就找一个叫作万回的和尚来询问。和尚说:“皇上这是要升天了。”第二天皇帝就死了。
又如杂事类有野史轶闻: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极疏大周过恶。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不悦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译文意为: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文讨伐武则天,在檄文里尽力抨击武则天的罪恶。武则天在看这篇檄文的时候,当看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时,只是微笑而已,并不生气。等看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的时候,她不高兴地对丞相说:“宰相怎么让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跑到敌人阵营那边去了!”
《酉阳杂俎》资料丰富,可补史料之不逮。宋代欧阳修等人在《新唐书·艺文志》中将其列为子部小说家类。周登则认为此书既包含志怪小说,又包含杂家小说。明代赵琦美认为此书主要记录志怪小说,胡应麟也认为它是志怪小说。清代纪昀等人认为此书既包含志怪小说,也包含杂事小说。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称:“其书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这里的“诡怪不经之谈”属于志怪类小说,而“遗闻秘籍”则属于杂事类小说。到了近现代,《酉阳杂俎》逐渐为更多学者们所关注。鲁迅先生认为《酉阳杂俎》可以与传奇小说相媲美,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所涉既广,遂多珍异,为世爱玩,与传奇并驱争先矣。”即使在国外也备受关注,英国作家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美国学者劳费尔所著《中国伊朗编》,都多处援引了《酉阳杂俎》的材料。
《酉阳杂俎》还认真地记载了有关陨星、化石、矿藏的发现,动物、植物的形态与特性,为我们当今研究古代矿物、生物等学科,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如以动物学为例:前集卷十六·羽篇:“鸽,大理丞郑复礼言,波斯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记载了当时波斯船舶上训练信鸽传递消息的事,这是一条关于信鸽比较早的材料。这部书的传奇部分,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如《物异》《广动植》等篇在科学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又如关于无机酸的记载,《酉阳杂俎》在前集卷七· 医篇中载:“王玄策俘中天竺王阿罗那顺以诣阙,兼得术士那罗迩婆,言寿二百岁。太宗奇之,馆于金飚门内。造延年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言婆罗门国有药名畔茶佉水,出大山中石臼内,有七种色,或热或冷,能消草木金铁,人手入则消烂……”这种无机酸——畔茶佉水,比欧洲最早十三世纪的记载,还早六百年。
段成式不朽的志怪奇书《酉阳杂俎》,足以让他傲视千古文坛。后世的志怪小说家莫不以他的这部著作为模板而去创作,可以这么说,《酉阳杂俎》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代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清代蒲松龄的名作《聊斋志异》,就是大量吸纳了《酉阳杂俎》的思路与故事。即使是当代著名的盗墓小说《鬼吹灯》,很多荒诞离奇的故事也都取材于《酉阳杂俎》。
1993年的《平湖县志》记载:段成式,唐太和时学者,晚年居钟溪段墅塘。段成式晚年辞官后,寓居嘉兴市钟埭镇,在原段墅桥西南处建造了一幢私宅别墅,还在钟溪西南(现丰乐桥南至七星桥处)开挖了一条段墅塘,专用于饲养鳗鱼。有清代诗人沈步青所著的《钟溪棹歌》有诗为证:秫酒莼羹苜蓿盘,七星桥上月栏杆。郎今休羡汾湖蟹,妾处时尝段墅鳗。并注:“七星桥在溪西南段墅塘。段墅鳗俗传味甚腴美,兼无肋骨,外此皆不及也。”段成式又出资在段墅塘北端接钟埭市河入口处,建造了一座石桥,名为“段墅桥”。该桥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单孔石桥,长约6米,宽1.5米,东西各有6级石阶。此桥的建造,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百姓的出行。
段成式为当地百姓所做的诸多善事,钟埭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钟埭镇创办阅报社,特取名为“段墅阅报社”。民国期间创办镇小学,定名为“段墅小学”。二十世纪80年代,钟埭镇文化站编辑文艺刊物,命名为《段墅文艺》。至1990年,因钟埭镇建设农贸市场之需,将段墅桥拆除。1993年,钟埭镇政府规划新镇建设,段墅浜被列为建造兴钟路街面商品房地块,将本已淤泥满浜的段墅塘填平建房。
尽管历经千年的段别墅、段墅塘、段墅桥已不复存在,但段成式寓居过平湖钟溪的史实已记录在有关的志书中,关于他的故事流传在当地名人文化的传承中。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等图书,在平湖市图书馆的古籍馆中被收藏,供后人研读与缅怀,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