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不是本事,种好粮才是本事。”张良杰说。这片不起眼的土地,短短三年间,却创造出了五个“奇迹”,种出了属于自己的粮食“一片天”。
如今,得稻家庭农场面积已达到了1600亩,尽管有人质疑种粮食的前景,张良杰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2022年,张良杰在1600亩地里开辟出了106亩作为小麦高产示范方,一头扎进麦田,每天过着家和农田两点一线的生活。日复一日泡在麦田里,卷起裤腿,撸起袖子观察小麦长势。
土地是最诚实的回馈者。2022年,张良杰的小麦示范方里传来好消息,测得小麦最高亩产577.04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542.25公斤,双双打破保持了11年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小麦种出了“大名堂”。
探究其中原因,张良杰说,从“随意”到“精准”是关键。原来的种植没有详细的规划和栽培模式,而在这次小麦示范方里,他三天两头就跑过去看,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和浙江农科院的专家学者一起帮忙记录着小麦生长的各个参数,研究小麦耕种管收的精细需求。
首次打破纪录,犹如一针“催化剂”,让张良杰的干劲越发足了。2023年,张良杰看中了一台樱田复式精量播种机,将它引进并进行自主改良,这是平湖的首台套。也正是这台机器,帮他拿下了今年小麦亩产的新纪录。“提升小麦产量,不仅要精细化,也需要科技化。”张良杰说。经过反复测试,张良杰对小麦播种距离等参数进行了重新调控,还搭上了拖拉机,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实现一体化同步作业,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得稻家庭农场种植的小麦亩均单产551.16公斤,再次打破浙江农业“最高百亩方亩产”纪录。如今,这台引进的精量播种机已成为农场播种的主要工具,通过每年的试种再改进,不断优化播种模式,达到真正适合小麦高产的参数。
2023年,张良杰又在钟埭街道开辟了一块旱地区域,用于高粱种植,采用“一季麦子、一季高粱”的模式,首批试种了300多亩,取得不错的成效,2024年又将面积扩大到了600亩。今年11月,基地种植的高粱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为1029.88斤、攻关田最高产量为1081.02斤,远超浙江省百亩方纪录881斤和攻关田最高产量纪录935斤。
多年的种植经验,他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粮”方。“种粮跟照顾孩子一样,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张良杰说。在和张良杰的交谈中,他常常将“粮食”比喻成“孩子”,不同品种的稻麦各有不同的性格。从扬麦10号、扬麦18号到扬麦28号,从秀水14、秀水1717到浙禾香2号,每一次品种的更迭都是对品质的追求,他的稻米连续多年在市级以上好稻米评选中获得金银奖,农场也获评嘉兴市十佳优秀种粮主体。今年,他又和著名种子企业荃银高科一起,开展浙大金优1610、浙优857等杂交稻制种工作,为打造“制种小镇”全速奔跑。
望着这片土地,张良杰有了下一个目标,继续为粮食产量提高做努力,争创小麦领域的下一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