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故事

一颗初心为沃野耕新

十几年扎根农村一线,张良杰在这片土地上写满了“丰收的故事”。在他心里,获得什么荣誉并不重要,一以贯之种好粮才重要。

五次荣获浙江“农业之最”,张良杰并没有止步。正如他所说,30多岁正是拼搏的年纪,而他也确实一直闯荡在创新的前沿。张良杰立志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会种田,还要“慧”种田。

如今的张良杰,“上天”“入地”,样样都是好手。2015年,张良杰在全市率先尝试用无人机进行播种,正式走上了机械化种植的道路。2018年,他自己购买了无人播种机并考取了资格证,成了一名专业“飞手”。

自2015年起,张良杰先后投入了400多万元,购买了无人机、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翻地、插秧、灌溉、打药……每当农忙时节,在张良杰的农田里穿梭忙碌的不是农人,而是一辆辆现代化农机。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

“天上开飞机,地下开农机”已成为张良杰的工作日常。今年下半年,在浙江省“三秋”机械化生产现场演示暨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比赛中,张良杰荣获三等奖,为嘉兴市唯一获奖的选手。这也是他今年继获得嘉兴市机收减损大比武二等奖后第二次在该领域获奖。

新农机的加入,让种植从“体力活”向“技术活”转变,也打开了他的种粮思路。2019年,一次去湖北恩施学习的机会,张良杰偶然知道了富硒米这种高附加值的大米。回到平湖后,张良杰就协同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团队开展功能性富硒稻的引进与开发,在钟埭街道建立一个功能性富硒稻米产业基地。2022年,第一年试种,从筛选确定适应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开始尝试,首年便试种成功,稻米有机硒含量达到每公斤200微克以上,比普通大米售价提高40%以上,提高了稻米的附加值。

通过张良杰的田间试验,形成与富硒稻米相配套的集成技术规范,示范推广到了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民当中。如今全市富硒稻种植面积已扩大到了1000多亩,农户种粮效益倍增,加工后的大米售价每公斤可提高5至8元。

年轻的张良杰,始终是高新技术试验应用的“排头兵”。2019年,他承担了浙江大学“真打粮”产品的试验;2021年至今,承担省、市、县等水稻小品种高产优质品种试验;2022年承担了市单季晚稻一次性施肥关键技术集成研究试验。目前在嘉兴市较大面积采用了试验技术,例如“真打粮”目前在嘉兴累计推广了20多万亩。

如今,张良杰已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而他却把目光放到了更多普通农户身上。在他心里,不仅要自己种好粮也要带领大家一起种好粮,他积极向周边农户传授种植经验,将他学到的科学种粮、机械种粮的本事教给大家。

2024-12-17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13770.html 1 3 一颗初心为沃野耕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