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故事

从父亲手里接管粮田

张良杰祖籍安徽合肥,1997年,张良杰的父母在平湖承包了第一块土地,开始了他们的种粮之路,也是那年寒假,年仅10岁的张良杰第一次踏上了平湖的土地。之后的每一个寒暑假,他都会来平湖给父母“搭把手”。自此,农业慢慢刻进了他的人生轨迹中。

2011年,张良杰的父母亲决定去江苏发展,想把这几十亩地托付给他,但张良杰下意识就说:“这绝对不行。”种地又苦又累、风吹日晒的,对于二十出头的他来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出路。但看着父母十几年的心血,张良杰还是答应了下来:“那就试试吧!”

既然答应了,那就要干出点样子来。从父母手里接过40多亩地,张良杰兴冲冲地开始了种田。可第一年张良杰就犯了难。尽管帮着父母种过几年地,但他还是个种粮“小白”,以前有父母引路,无非是些体力劳动,而现在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从播种、管理到收割,都需要自己进行规划把关。

农时不等人,粮食想要丰产,田间管理就得赶在最佳时间,张良杰只能硬着头皮自己琢磨。他靠着给父母帮忙的经历以及父母的指导开始了种田。

很快,第一年的收成揭晓,刨去成本,水稻最后收获了2万元,细算之下,小麦还亏了些钱。

这不禁让张良杰开始反思“父母辈工具这么落后,而我学了这么多新知识,怎么反而种不下来。”于是,他找到了周边农户“讨经验”,深入了解下来,才发现自己忽视了很多田间管理的细节。错过一步,都会反映在粮食收成上。这次,张良杰意识到种粮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到了第二年,张良杰更加认真地与这片土地相处。“勤”,是他找到的新密码。每天坚持巡田是张良杰雷打不动的“功课”,用他的话来说,每天总要看一眼这片土地才觉得安心。

这之后,张良杰的农田越扩越大,种起粮来也越来越像样,一边扩大规模,一边添置设备,几年下来,育秧、翻耕、播种、除草、除虫……田间管理最难的几项工作,张良杰全部熟练地掌握了,为了种好地,他还陆续购置了撒肥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业设备,全程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种粮一定要讲科学。”张良杰说,“良种”和“良技”都要跟上,现在他专注于农药配比、育种改良等方面,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种粮之路。

2014年,张良杰遇到了钟埭街道的高级农艺师朱春弟,两人在种粮方面一拍即合,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默契合作。在张良杰身上,朱春弟看到了那股子韧劲,所以每当有好的水稻项目,他总是喊上张良杰一同研究,而张良杰也十分好学,只要一有空就去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原先说着“绝对不行”的年轻人,默默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13年,为农业奉献了青春,为种好粮耗尽了心血,也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出了与土地难以割舍的情感。2016年,在张良杰和父母的影响下,哥哥张良成也在曹桥街道石龙村承包了1000多亩农田。

如今在农闲的时候,大家就会在一起讨论如何提升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齐心协力的一家人,在广阔田野里一样大有可为。张良杰还开玩笑说,已经有了将儿子培养成“农三代”的打算。

2024-12-17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13768.html 1 3 从父亲手里接管粮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