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笔记

一次家访一次成长

■胡佳英

得遇良师,何其有幸。每逢教师节,我总会想起自己求学生涯中与各位老师相处的一幕幕,他们站在讲台上认真教学,晚自修时伏案批改作业,甚至站在窗前、后门“窥探”班级的场景都如同电影放映般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想起这些点点滴滴,唯有感念与感恩。

此时此刻,初一班主任吴老师的轮廓,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她头发中分、扎着马尾,身材微胖,声音尖尖的,所以讲课总是中气十足。惭愧的是,我对吴老师所授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对她到我家的家访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她读懂了我的“不好意思”。

初中时期的我家,时时很“臭”、处处很“脏”。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家邻居以养鸭为生,他们在农房前搭了养鸭棚,养了上百只鸭子。每次下完雨之后,邻居就把鸭子散养开来,好似让它们呼吸新鲜空气。我家也因此遭殃,鸭粪到处都是,不管是屋内还是门前的水泥场、小菜园都无处幸免。

在“尴尬”的环境中,我迎来了吴老师和赵老师的首次家访。赵老师是我的社会老师,当时刚开学不久,也是在教师节前后,他们两人骑着一辆摩托车来到了我家里。因为家门口的水泥场连着菜地满是鸭粪,再加上鸭子们悠然自得地“杵”在那里,两位老师没有打扰鸭子们的雅兴,索性把摩托车停在了我家另一边邻居的家门口,然后踮着脚尖跨进了我家。

看着老师们的小心翼翼,我有点难为情,吴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小心思”,一个劲得甩手跟我说“没关系”。可我压根听不进去,我想到的都是吴老师大老远赶过来,再加上乡下家庭住址不好找,所以我就希望以良好的家庭环境来“招待”吴老师的首次家访,可万万没想到事与愿违。

吴老师临走时问我:“隔壁邻居散养鸭子,你们两家是否闹过矛盾?”我实话实说,回了一句“没有”。吴老师接过话茬说:“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包容性是很大的,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也是。”她还特意叮嘱了我几句话,大致意思是希望我不要把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看得太重,要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的学业。

吴老师的这次家访,“访”了我的家庭、我的成长环境,也“访”了青春时期的我、敏感的我。她既“访”又“懂”,并巧妙地保护了一个农村娃既朴素又微妙的“小心思”。可能正是如此,让我对吴老师、对这次家访印象特别深刻吧。吴老师对学生家庭环境的宽容乃至“不在意”,让我停止了心里那些无意义的多想与猜想,我更为自己那些矫揉造作的想法感到惭愧,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晃,距离初中乃至告别校园已经很多年了。俗话说: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在心小到心大的过程里,不仅是身体的成长,更有心智的成熟。庆幸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碰到了如吴老师一般温暖的人,他们走进我、教育我、影响我,让我更加正向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看淡它们、跨过它们、征服它们。

一个人的身上,有他遇到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老师这个群体,出现在我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型的关键时刻,出现在我们成长成才的迷茫时刻,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他们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用他们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影响我们、成就我们,为我们打造了勇于飞翔、不惧困难的强大羽翼。

2024-09-10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88373.html 1 3 一次家访一次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