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扬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也很幸运,作为学校“青蓝工程”的青年教师,在教师节前夕,拜访了退休教师方瀛洲老师,听他讲述“一件事”。
方瀛洲,男,1940年3月生,中共党员,中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61年6月参加工作,曾获全国体育优秀工作者、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学优胜者、浙江省老年体协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我是幸运的,小时候就知道了自己喜欢做什么,并且一生都执着于此。那就是体育。”说这句话的时候,年过八旬的浙江省劳动模范、平湖市实验小学退休教师方瀛洲的脸上透着一股坚毅的神情。
“我每天自问:体育是什么?何谓体育的真谛?体育又要向人们传递着什么?我想,从今以后,我将会继续这种自问自答,日复一日。”所谓择一事终一生,大概就是方瀛洲这样吧。
一次抉择,点燃体育一把火
方瀛洲是平湖城关人,自幼就对体育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翻双杠、中长跑,都不在话下。他的父亲告诉他:人生在世,书一定要读好,身体一定要练好。
1961年,刚刚二十出头的方瀛洲凭着骨子里对体育的热爱,毅然决然地要求学校领导安排他担任体育专职教师。许多人笑他傻:体育老师整天站在露天,冬天挨冻,夏天日晒,皮肤晒得黑黝黝,说什么也是当语数老师强。可他却说:“体育就是我的一生挚爱,虽然苦,但心里却是甜的。”
但当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时,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当时学校的体育设施很差,要什么,没什么,甚至连平整一点的操场、跑道也没有。”回忆当初的艰苦岁月,方瀛洲有些感怀地说。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方瀛洲开始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改变学校的体育面貌。找来拆旧屋时留下的几根大木头,精打细算地打了三张乒乓桌,做了二十多副高跷、十多个跨栏架。一些零碎的边角料,他也不舍得浪费,做成练习投掷用的木制手榴弹。他带领着全体师生利用劳动课一起平整操场,筑起了8条50米的煤渣跑道,还在操场东面挖了个沙坑……一番辛苦,总算初有成效。“再上体育课,老师和学生就都兴致勃勃,学校的体育气氛一下子就浓郁起来。”说这话的时候,方瀛洲的眼里满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那些年,方瀛洲所在的学校相继成立了乒乓球队、小篮球队、田径队等体训队。他不仅是体育老师,而且教练员的身份也一肩担了下来。每天的清晨及放学后,他都给各体训队列出了训练项目,各队轮流进行,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朝五晚五的日子,他整整坚持了四十年。他一个人干了几个人的活,一年完成了几年的工作量。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运动的模样,方瀛洲笑了,一个人把精力用在自己最钟爱的事业上,再苦再累都值得。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11月,省教委、体委对学校进行达标抽查复测,学生100%合格,获全能合格奖。学校连年获《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1984年和1987年,方瀛洲分别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学优胜者和全国体育优秀工作者。
两次手术,脱胎换骨“机器人”
哪怕退休多年,说起曾经的过往,方瀛洲依然津津乐道。虽然退休以后他离开了热爱的体育教师岗位,但是扭头,他就扎进了平湖市老年体协的队伍中。他又重新开始,整装出发,外出学习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比赛项目——地掷球和气排球。学习归来后,开始培训骨干,成立队伍,建造比赛场地,不断开展比赛,邀请老年人来共享体育之乐。
可是,四十年的高强度体育教学训练埋下病根,他经常关节疼痛肿胀,行走不便,异常痛苦。满怀梦想,却因病痛枯坐于室,何其残酷。怎么办?方瀛洲在看了西医置换关节的一些资料后,下决心手术。2017和2018年,分两次手术用人工制造的陶瓷髋关节假体置换了原来病损的两侧髋关节,手术十分顺利,但术后复建的过程十分漫长、艰辛。回忆当时,方瀛洲的老伴儿依然心疼:“换下来的髋关节都变色了,整个软组织都消失了,全是骨刺啊!”
方瀛洲却异常激动, “我的生活主题仍是体育。现在我是‘机器人’了,浑身有了使不完的劲儿,我要把我的‘第二春’奉献给老年朋友们。”方瀛洲乐呵呵地说。
时光是最好的见证,2015年和2018年,方瀛洲两度被授予浙江省老年体育工作贡献奖。
方瀛洲曾说:“我的一辈子很简单,简单到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体育。”
一件事,倾其一生,做到极致,哪里简单!
方瀛洲,人如其名,以勤奋、顽强与坚韧,成就其“瀛洲”这一境界。他呀,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