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林玲
平湖恢复办报三十周年了,在听到老单位的同事传来的这个消息,并邀请我这个曾经的一份子写一段工作回忆,让我惊喜之外更心存感恩。
时光不语,岁月成诗,在“三十而立”的这个重要节点上,我作为一名曾经的采编记者,回味那段在岁月洗涤中留下的足迹,仿佛在和那个懵懂的自己重新对话。
报社记者,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这个岗位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新奇和有趣,每天睁开眼睛,除了已经有计划的采写方向,大多数是不知道新的一天会发生什么。但是,可以确信的是,每一天都可能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感和趣味性。每次采访,都是探索一个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认识了许多职业,了解了不同的行业和工作,去了很多乡镇和村庄,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和田间地头,从一件产品的诞生,到一项政策落地,从聆听科研工作者的研发事迹,到收集普通群众的看法意见,采写一个个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故事,每一步足迹都是我走向新世界大门的印证。这段充满新奇的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页篇章。
诚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报社新闻记者的工作不仅仅是报道新闻,更是通过新闻来连接社会、传递信息、启发思考。所以在这个工作天平的另一边必然承担着责任、焦虑、担忧,从键盘上敲下的每一个字,从头脑中孕育出来的每一篇稿件,多少总是会担心自己写的稿件措辞不够精准、行文不够流畅、思想深度欠缺、文字不够优美,以及寻找新闻素材的洞察力不够敏锐,苦恼下一篇稿件素材去哪里寻找。好在,在一次次的新闻采访中,个人的职业技能慢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慢慢有了掌控感,工作也变得得心应手,我的角色也从见习记者变成了记者,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似乎也适应了这种工作节奏和状态。
缘分的钟声在2017年的夏天敲响,我告别了报社记者的职业,去了隔壁县城工作,以为人生就此走上了不再相交的两条道路。没想到,职业的更换,让我从原来的“采访人”变成“被采访人”,从采访变成了投稿,从记者变成了通讯员。每次向联系的记者投稿,带领记者去现场点位拍摄,好像和多年前的自己并肩前行,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
在如今这个已经是全媒体的新时代,发展瞬息万变,传播的格局也在深刻变化,报社、电视、广播等融合为传媒中心,平台更大,挑战也更大了。朋友圈看到以前的同事分享的稿件内容和一些采访经历,看到他们依然在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新时代的故事,由衷地为他们的情怀、担当和本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