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燕
快到deadline了,此刻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文字,像极了假期结束需要交作业的学生,疯狂“赶进度”,又恰与当年作为记者被编辑老师催稿的感觉如出一辙。
言归正传,从2011年进入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工作,作为亲历者,采写了平湖恢复办报20周年的部分稿件;如今,时间轴来到恢复办报30周年的节点,作为曾经的新闻人,有幸分享与新闻同行的磨砺与成长。
我想,磨砺是艰苦的,成长是欣喜的。查阅字典,“磨砺”原意是把有尖、刃的金属用道具磨锐利,现在多比喻人经受磨练或锻炼。无独有偶,这两个字都有“石”所在,组合在一起,可想而知其中的艰辛。时政新闻记者是我大学毕业后,从事的第二份职业,却也是我职业规划之外的一份职业。正如选择它时的“规划外”,它所带来的挑战也是“规划外”的。理科生,经管类专业……这些元素与新闻记者的关联度极低,导致我初入记者队伍,便被策划、选题、采访、写稿等一道道难题给困住了。“一张白纸的难处在于专业知识的严重缺乏,但好在它也有很强的可塑性。”每当要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就这样安慰鼓励自己。于是,只要有机会,我便申请跟着老师们外出采访,到了晚上,伏案埋头赶稿。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任务达成“困难户”到各类采写游刃有余的转变。
采访部门的工作持续了整整四年,在新闻从业老师们的手把手教授培养下,我仿佛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了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青壮年。与新闻同行,是磨砺,更是成长,那种感受是: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后,重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都说,时间最公平,也最无情。掰一掰手指,离开报社的年份,快要不够用了。而这一路走来,新闻人的特质却始终伴随着,慢慢刻进了我的成长基因里。至此,也与文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希冀着不负新闻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永恒追求。立足当下,回望每一次岗位的变动、工作的变化,冥冥之中都会有一种不回头、往前冲的力量支撑着我,去接受一次次的挑战,攻克一道道的难关。我想,正是有了新闻从业初期一次次“改了又改、推倒重来”的经历,有了时政新闻“零差错”的要求,愈加练就了如今“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格。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闻的磨砺是阶段性,但无论是在今后哪一阶段的人生道路上,它对我的影响一定是长期的、永恒的。
一回新闻人,一生新闻情。愿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奋进,共同奔赴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