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人文

平湖泖口有个顾野王的“顾书堵”

■ 褚亚芳

在杭嘉湖平原,平湖市的最北端新埭镇,与上海市毗邻的地方,有一个袖珍式的千年古镇,叫泖口镇。因小镇位于长泖、大泖西面诸水汇集之处,又处于东泖之口,故名泖口。又因泖口镇东首有个闻名遐迩的龙头庵,故又被称为龙头上或龙头镇,古属海盐县。

泖口古镇,沿着狭窄的石板路走,东西长不足百米,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在靠水路航运的年代,北通黄浦江,能直达上海、松江的上海塘西岸,船只南来北往,一片繁荣景象。泖口虽是个弹丸之地,周边却河道密布,风光旖旎。元代诗人杨维桢在《东泖》一诗中,对此优美的地理环境曾作过生动的描写:

天环泖东水如雪,十里竹西歌吹回。

莲叶洞深香雾卷,桃花扇小彩云开。

只因泖口水天一色,碧波千顷,竹莲桃花,岸柳汀葭,美景如画,此处历代文人骚客隐居者甚多,名人辈出。在南朝梁、陈期间,有读书著学的顾野王,有元朝泰定年间的文学家孙固,有明朝先贤吏部尚书陆光祖,还有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代大儒、“清代第一清廉”的陆稼书等,都在泖口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过。所以留下了顾野王著书立说的“顾书堵”,孙固读书的听雪斋,陆光祖建造的水月湾别业琳宫,“清代第一清廉”陆稼书的祖居、尔安书院,还有水上稽查站巡盐阜等名胜古迹。

其中,顾野王著书立说的顾书堵,《平湖县志》有载:“顾书堵,在县治东北三十里,傍东泖,相传顾野王读书圃。”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曾经在平湖泖口土地上生活过的著名学者,将位于泖口古镇和顾书堵前东西流淌的河流,称之为“顾书塘”,又将顾书塘上原有的一座石桥,命名为“顾书塘桥”。一直到1975年12月,世人对顾书塘进行全面疏浚后,才改名为“泖口河”。

据《浙江省人物志》记载:“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海盐华亭乡(析县后为平湖县)人。幼好学,长而博览群书,精于文字训话,通天文地理和卜筮,兼善画。南朝梁大同四年官太学博士。侯景之乱,野王回乡,招募乡党数百人,杖戈披甲,支援京城。乱平,太尉王僧辩命其作海盐县监。入陈,任金威将军,升府谘议参军。文帝天嘉元年,补撰史学士,迁国子博士兼东宫管记。天嘉六年,授太子率更令,掌国史,主修梁史,后迁黄门侍郎,光禄卿。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字体,于梁大同九年写成《玉篇》三十卷,仿《说文解字》体例而有所改进。据唐封演《闻见记》所载,共收16917字,分542部,以义类相从。字项下先注反切,次引《说文》古训,并罗列一字各种字义,开后世字典体裁的先河,为我国现存第一部楷书字典,现只存残卷。其编纂的《舆地志》三十卷,是全国性总志。另著有《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十卷、《分野枢要》一卷、《玄象表》一卷、《陈书》三卷、《建安地记》二卷、《十国都城记》十卷、《文集》十九卷及志怪小说《续洞冥纪》一卷等。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就而卒。”

顾野王一生能文能武。他武能杖戈披甲,平定侯景之乱,升为海盐县监,后任金威将军。他文为太学博士,史学士,迁国子博士兼东宫管记,掌国史,主修梁史。顾野王著作等身,涉及的门类众多,还擅长绘画,这实际上和他的生长环境是分不开的。野王祖籍是吴郡人,因为他的祖父顾子乔,是梁东中郎武陵王府参军事。父亲顾烜,是信威临贺王记室,兼吴郡五官掾,以儒术知名。所以顾野王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七岁读《五经》,能略知大旨。九岁能属文,尝制《日赋》,领军朱异看到他如此聪明感到万分惊奇。十二岁时,随父亲到建安时,就撰写了《建安地记》二卷。长大后遍观经史,精记默识,对于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他留给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就是《玉篇》和《舆地志》。

《玉篇》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字典,编写始于梁大同四年,成于梁大同九年,上承《说文解字》,下启《类篇》《切韵》,是至今为止完整保存下来的第一部以楷书为主要形体的字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我们可以学习一下顾野王自己写的《玉篇序》,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领略其中的风采。《玉篇序》如下:

“昔在庖牺,始成八卦。暨乎仓颉,肇创六爻。政罢结绳,教兴书契。天粟昼零,市妖夜哭,由来尚矣。爰至元龟龙马,负河洛之图;赤雀素鳞,标受终之命。凤羽为字,掌理成书。岂但人功,亦犹天授。故能传流奥典,钩探至赜;杨显圣谟,耀光洪范。文遗百代,则礼乐可知;驿宣万里,则心言可述;授民轨物,则县方象魏;兴功命众,则誓威师旅。律存三尺,政仰八成。听称责于附别,执士师于两造,勒功名于钟鼎,颂美德于神祇。故百官以治,万民以察。雕金缕玉,升崧岱而告平;汗竹裁缣,写宪章而授政。莫不以版牍施于经纬,文字表于无穷者矣。所以垂帷闭户,而觌遐年之世;藏形晦迹,而识远方之风。遵鉴篆素,以测九垓,则靡差肤寸;详观记录,以游八裔,则不谬毫厘。鉴水镜於往谟,遗元龟于今体。仰瞻景行,式备昔文;戒慎荒邪,用存古典。放设教施法,无以尚兹,经世治俗,岂先乎此,但微言既绝,大旨亦乘。故五典三坟,竞开异义;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训备矣。而学惭精博,闻见尤寡;才非通敏,理辞弥踬。既谬先踪,且乖圣旨。谨当端笏拥篲,以俟嘉猷。”

顾野王在《玉篇序》中交代了编写《玉篇》的缘由及作用。开篇即点明了与文字起源有关的三种不同说法,即八卦说、仓颉说、结绳说。《玉篇序》中说明了文字的功能是流传并用来研究典籍,传授礼乐、教化百姓,记载功名美德,写典、授政,宣扬帝德,识古风、知远风,记录天象及地理。《玉篇》成书原因,一是以往的典籍存在不统一,争论不一;二是文字因古今典籍存在差异,为文字的查阅、使用带来不便;三是已有的字书、言论有错漏,因此有必要进行统一和整理,最终还是奉帝王之命进行编纂。

《玉篇》编纂过程中,顾野王聚集汇合了众多的大家文章,订正校对众多典籍,取其精要绝妙之处,去其不当之处,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的规范,使文字的训释尽量达到完备。遇到不同的解释时,顾野王始终抱着审慎的态度,不轻易下断论,而是采取追本溯源的方法,探求其本初、谦虚求学。反复研究考察六部儒家经典,订正校勘诸子百家之言,还谦虚地认为自己是平庸且学识浅薄之人,而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玉篇》作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字书,实际上是奉帝王之命令、谨遵长辈教训而作的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正典,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价值。

顾野王一生都在写作,在六十三岁去世那年,还在编纂《国史纪传》,实在令人敬佩。《陈书》卷三十记载:第三弟充国早卒,野王抚养孤幼,恩义甚厚。卒后,诏赠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赠右卫将军。野王还著有《顾侍郎文集》十九卷,他也是古海盐的诗祖之一,这里我们辑录他的三首诗,供大家欣赏。

其一,《芳树》:

上林通建章,杂树遍林芳。日影桃蹊色,风吹梅径香。幽山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

其二,《长安道》:

凤楼临广路,仙掌入烟霞。章台京兆马,逸陌富平车。东门疏广饯,北阙董贤家。渭桥纵观罢,安能访狭斜。

其三,《陇头水》:

陇底望秦川,迢递隔风烟。萧条落野树,幽咽响流泉。瀚海波难息,交河冰未坚。宁知盖山水,逐节赴危弦。

据说当年顾野王在泖口顾书堵著书立说时,有学生陆士季和虞世南随之学习二十多年。后来陆士季一支在此开枝散叶。陆士季六世孙陆贽是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陆贽任宰相时,清廉为民,刚正不阿。陆贽的后代吏部尚书陆光祖在此留下水月湾胜景,还有陆稼书教书的尔安书院等。邑之《志》《乘》均有著录,顾野王的儿子顾安饶仕陈,官至鸿胪卿,《县志》也载有其墓葬在析县后的平湖,说明顾之后代已世居之。平湖在历史上有两个流传最广,以孝道与勤学著称的,南有三国时期在乍浦的陆绩“怀橘庵”,北有顾野王的“顾书堵”,历经千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为平湖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现在“顾书堵”虽已荒废,但这地名却一直流传至今,其深厚的文化人文底蕴,文化基因一直流传至今;顾野王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文化名人,留下过的文化气息和精神气质,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泖口“顾书堵”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仰慕的地方,曾有许多外地学者和当地文人为之写下诸多诗篇。

元代会稽张宪诗:若闻野王宅,今上读书堆;篁竹最深处,菊花时自开。天风响钟磬,海气结楼台。回首梁陈事,悲歌付一杯。

明代沈宏光《顾书堵对月》诗:野王堵下暮潮平,九点峰头片月生。今日思君君不见,寒梅零落夜钟声。

清代张世昌作《题顾野王读书处》诗:水月湾西一径深,旧来书堆杳难寻。蒹葭含雨自清影,蟋蟀悲秋空好音。信矣文章千古事,怀哉灯火十年心。华亭遗迹依然在,何日扁舟访宝林。

清代新埭俞金鼎《泖水乡歌》有诗:野王书堵暮云横,东泖潮来月正明。一阵西风响修竹,夜凉疑是读书声。

清代陆增《鹦鹉湖棹歌》有诗:荒原莫辨古书台,峰泖中间仔细裁。回首六朝陈迹远,寺南桥北费疑猜。

清代时枢也有诗:野王旧宅足勾留,舆志曾经此地修。读书今日堵犹在,不独南村有土邱。并注:顾书堵在县东北三十六里东泖旁,相传陈顾野王读书圃。后为宝云寺,寺有伽蓝神。又:寺南高基,野王曾于此修《舆地志》。

离“顾书堵”不远的上海市有个叫泖桥的地方,明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1558—1639),他在《笔记》一书中记载:“顾野王读书台,一在亭林(称为读书堆,现为上海市金山区),一在槜李(在今嘉兴市西南四十里峡谷中)之双溪桥后,一在海宁县之峡石山(今海宁市)。”这说明顾野王在古海盐县地区,除了泖口的顾书堵外,还分别在亭林、双溪桥和峡石山生活居住过。

作为一位古代名人,顾野王在多地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人文气息,为当代人了解并研究他的丰功伟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信息。

时光流转,笔者认为,这些地方的学者可以联合起来加强合作,互通有关文史资料,对顾野王这样杰出的先贤进行全面且系统的研究,从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2024-07-22 ■ 褚亚芳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3612.html 1 3 平湖泖口有个顾野王的“顾书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