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人文

“浙海乍浦常关”往事

■ 乍浦历史文化研究会

这枚“浙海乍浦常关”“证章”是一位古物收藏爱者收藏的。这枚证章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从质感和包浆上看,应该为银制品;青天白日双旗图,表明其制作年代应在北伐胜利之后。二是“浙海乍浦常关”“证章”,昭示了其出处和用途。此证章题材罕见,形制独特,保存上佳,在乍浦没有发现过,实为不可多得的民国徽章精品。特别是“乍浦常关”四个字,再现了乍浦海关的一段历史。

常关是中国海关古老称谓之一。我国最早与海关接近的机构是北宋时期的市舶司,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类似现今海关的专职机构。下设分支机构市舶务、市舶场。市舶司、市舶务,而市舶场恰巧相当现今海关机构的关、处、科级。其主要职能是管理进出境船舶、货物、商旅、征收关税、处置舶货、执行禁令等任务。据《北宋要辑稿》记载,北宋政和三年(1113)在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设置了市舶务,这是我国南方上海地区的第一个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即上海海关的起源。

到了明代,海关也称为钞关。钞关名称始见于明宣德四年。据《明史》记载:宣德四年,以钞法不通,由商居货不税。于是由京省商贾凑集地市镇店肆门摊税课、悉令纳钞。钞关是明政府为疏通钞法而设,因起初系以钞(纸币)交税,故称钞关。最初,钞关主要设置于江北运河一线,后来逐渐扩展到江南运河和长江中游。

而真正称海关之名始于1685年。清政府为阻碍东南郑成功反清复明,顺治十三年(1656)清帝下禁海令。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禁。翌年,设江、浙、闽、粤四海关,海关之名始于此。海关一词源在于“关”字,而不在于“海”字。所以清代将原有的钞关改称常关。常关因隶属户部,亦称户关,另有旧关、老关、大关等俗称。常关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税务部门,在常关行文中,钞关和常关名称往往混淆,

乍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自古就有“江浙门户”“海口重镇”之称。早在南宋时,乍浦就开港口,其管理机构志书上有两种说法,一说开港当年即设市舶司;一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310)才置市舶司。但查《元史·食货二市泊》载,“至元三十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广东、杭州、庆元市舶司凡七所”,据此,乍浦市舶司是否由澉浦迁乍浦,待考。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乍浦市舶司为乍浦河泊所,相当于海关,宣德间(1426—1435)裁撤。此后,无专门港务管理机构记载。《中国近代海关史大事记》在1861年(咸丰十一年)5月22日条中说:“5月22日,清政府在宁波江北岸外滩设立税务司公署,浙海新关(洋关)在宁波正式成立,专征国际贸易税。原在康熙年间建立的江东浙海关——浙海大关,改称为浙海常关。”

浙海关成立后,成为与当时江海关、闽海关、粤海关并列的四大海关之一。据2005年版《乍浦镇志》记载:“浙海关于宁波府镇海县之南薰门外,凡为口址十五,乍浦其一也”。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始于南宋开埠的乍浦港,在宋、元及明初就设立相当于海关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市舶司、河泊所,至清代乍浦港成为浙北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门户后,又设有隶属浙海关的乍浦海关,乍浦海关在“清康熙二十五年,俱差部员管辖;清康熙六十一年有巡抚管辖;雍正六年(1728)始由道府兼管;乾隆五年(1740)改由乍浦海防同知兼摄;乾隆三十五年(1763)由嘉湖道兼摄。”

1842年,清政府在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后。1859年9月,清政府委任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为总税务司,统管全国海关。1861年,宁波新海关建成,即今位于江北岸中马路166号的浙海关,由于是洋人把持,由外籍税务司控制,因此江北浙海关被称为“洋关”。而位于江东的原海关,则改称浙海常关,由海关监督管理。

“浙海常关”下辖宁波、乍浦、温州三大口,三大口下又设7个分口、11个小口、15个旁口及1厅。乍浦初始建关设卡时,在南门吊桥南堍租民屋办公,设巡查、书役等。百货骈集,查验钤印。雍正时期代客报税的有朱世丰、陈永茂(又称姚园)税行。乾隆五年(1740),税关由乍浦海防同知兼管。乾隆三十二年关卡迁址海塘街北口(萧山街南段,现汤山公园),正街西侧设查验总所,下设三个稽查口,汤山西麓杨衙坟者号东台;南河滩郭家地号中台;乍关锁钥(西巷,今沪杭公路闸桥北侧)号西南台,各自负责所辖区域的税收。

光绪年间,厘金取代了海关和常关。平湖设厘局,征收厘金,亦称“厘金税”。置乍平总卡,下设平湖、乍浦正卡和白沙湾、长丰桥、海塘街、秀平桥(今属黄姑镇)、虹霓埝(今属当湖街道)5个分卡,有巡船分布各卡水道。乍浦厘卡在笆篱坤、长丰桥、海塘街设分卡。在万安桥一带有卡船巡查,过往货船按货物价值征收1%厘金。

民国元年(1912),乍浦西门林洛斌在萧山街南口筹建“乍浦常关”,代客报税。1912年5月,浙江省统捐局在嘉兴设嘉禾统捐局,下设平湖、乍浦、白沙、庙桥4个分局,征收统捐。那位收藏爱好者收藏的这枚“浙海乍浦常关”证章,应该就是在民国的这个时期制作的。

1931年,国民政府裁撤各地常关,常关体制彻底消失。“浙海乍浦常关”就此湮没于历史之中,难觅其踪,唯有存世的老物件,记录着那段特殊的海关往事。

(陈正其执笔)

2024-07-22 ■ 乍浦历史文化研究会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3613.html 1 3 “浙海乍浦常关”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