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论苑

我市科创金融改革赛道的选择与思考

■ 梁晓军

为深度参与嘉兴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争创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根据《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我们科创金融改革的重点选择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赛道,提出了探索推进“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创新。本文就围绕我市金融改革赛道选择的时代背景、创新实践及下一步工作的思考进行探究。

一、我市科创金融改革赛道选择的时代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些都与“十四五”规划强调的“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契合,本质上就是通过加强产学研融的深度结合,让科技为产业赋能,并且科技成果能够及时产业化,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并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避免出现金融泡沫化风险,从而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2022年11月18日,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印发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着眼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互动,紧扣科技高水平供给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以金融支持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主线,从健全科创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推动科创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科技赋能金融、夯实科创金融基础、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控七个方面提出19项具体政策措施。

总体方案之总体目标中讲到,带动嘉兴市争创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总体方案之夯实科创金融基础中讲到,深化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强跨区域双创合作,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可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存在,是嘉兴不同于其他4个城市的优势所在,也是嘉兴能够作为唯一一个地级市列入改革试验区的主要因素。《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中也提到了“做精做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建立‘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深度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标准,构建校地合作新模式”。因此,我们认为,嘉兴市在争创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实践探索中,应该突出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合作,探索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可复制的创新模式。

二、我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赛道的创新实践

在争创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方面,我市之所以选取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赛道,提出了探索推进“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创新,一是基于科创金融改革的时代背景,二是基于我市曹桥街道的创新实践。其中:“一院”指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一园”指曹桥街道“智汇谷”小微企业园,“一基金”指清华长三院与曹桥街道共同组建成立的系列产业基金。

(一)创新做法:一是组建系列产业基金。深化院地战略合作,由清华长三院、曹桥街道及“链主”企业共同组建系列产业基金,并委托清华长三院下属专业投资机构运作管理。以基金合作为牵引,大力开展基金招商,定向招引先进存储产业链企业落户曹桥街道“智汇谷”小微企业园,通过“以投促招、招投联动”,实现基金精准赋能。截至2023年6月底,清华长三院与曹桥街道共同组建成立了2支产业基金,总规模3.5亿元,已投项目中有4个为先进存储产业链项目,均已落户曹桥街道智汇谷小微企业园。二是引育“链主”龙头企业。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围绕打造先进存储产业链加快引入关键环节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着力打造“链主”企业引领、节点型企业集聚、小微企业快速提升跟进的产业链式延伸格局。2021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院地合作、基金赋能”,成功引进存储芯片行业龙头企业得一微电子作为“链主”企业,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链企业“扶苗助长”专项行动,“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相继引进了天极、绵存等多家企业,2023年,又有一家存储产业链龙头企业同芯源成功落地。三是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创新载体建设,紧扣园区产业发展需求,由清华长三院、已落户“链主”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设立先进存储技术研究院,助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导入到园区落户企业产业化。2022年,清华长三院与得一微电子等共同发起设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先进存储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致力于存储芯片领域内的前沿课题研究,力争实现我国闪存领域针对国际巨头的弯道超车,系统解决存储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后续先进存储研究院将在曹桥设立曹桥分院。四是形成商业闭环机制。深化产业投资循环,依托优质企业税收奖励和基金投资收益,形成“投资-孵化退出-再投资”的可持续盈利模式,有效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生态打造为导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相通共融,形成以“金”为首的“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闭环机制。目前,落地的先进存储产业链项目中,“资金链”端已吸引带动社会资本跟进投资1.4亿元,银行早期信贷投放4000万元,随着落地企业产能稳步攀升,项目投资效益也逐步显现。

(二)取得成效:目前,通过“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创新,曹桥街道已陆续引进“链主”企业得一微电子、存储产业链封测企业浙江天极和模组企业绵存科技等多家企业,其中3家企业已列入市级拟上市后备库,预计到2023年底可实现产值7.5亿元以上,一条从芯片设计、芯片封测再到模组研发制造、服务器整机生产的存储主控芯片设计制造产业链已经在曹桥街道智汇谷搭建起来。该模式不仅帮助企业对接当地政府部门、引入清华长三院科研成果,还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等服务,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三链合一”。

(三)价值意义:“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在平湖的创新实践,为探索深化与清华长三院等创新载体的双创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平湖样板、平湖方案。对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与综合化服务;进一步深化院地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深化产业投资良性循环,发挥“基金+基地+产业”的集聚效应,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市科创金融改革的下一步探索和思考

(一)曹桥街道要进一步深化与清华长三院的合作,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可复制的创新模式。力争到2027年,为曹桥街道“智汇谷”打造一条先进存储产业链,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创金融改革经验。到2027年,落地产业项目10个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列入拟上市后备库企业5家以上、实现上市(含进入辅导报审阶段企业)2家以上。其实,与高校旗下的机构合作,也是美元基金常用的找项目方法,业内称此为“抢投教授”,即国资机构出资做LP,高校旗下的机构来做GP,让懂教授的人来投教授。所以,曹桥街道的“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也适合在我市的其他镇街道推广,特别是在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和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母基金鑫翼东湖要对曹桥街道“智汇谷”打造先进存储产业链给予重点支持,并积极帮助对接上级政府基金,特别是我市参与出资、嘉兴承接的省级高端装备基金和科创母基金等类似基金。

(二)市级层面要尽快建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直投基金,支持早期科创企业的招引和发展壮大,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哪个地区、哪个城市重视早期科创团队,哪个地区、哪个城市人才就会大量涌入,也会不断冒出大型科技企业,这个规律已经被全世界证明。早期项目往哪里给钱就落户哪里,像一颗飘荡的种子,哪里有土壤就在哪里落地生根。通过投资招引各种科技前沿项目落户,正是一个城市远见的体现,而花大钱引进的许多产能,往往一个转身就是落后产能,还会占用大批的土地。我市在政府母基金生态建设方面是短板,特别是投种子期、初创期科创项目的科创基金的建设,建立由财政、国资等国有资本出资设立的科创基金和天使基金已是刻不容缓。

(三)要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熟悉市场、擅长谈判、精于资本运作的“政府投行队伍”,尤其要熟悉基金招商。如果说招商引资是政府的“一号工程”,那么招商人员就是实现“一号工程”的一号要素。城市发展最关键的是产业,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最重要的是要有优质的创业项目。科创金融改革首先是要为招引和培育优质的科创项目服务,而其中的关键不是基金,也不是服务,而是招商人员。合肥产业投融资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借助外部人才力量的同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本土招商团队。合肥的政府招商团队从上到下都投行化、专业化。我们要向合肥学习,对优秀的招商人员要高看一眼,给予优先培养和提拔,激励更多优秀的年轻干部投身招商一线,同时也要保持招商队伍的相对稳定和有序更替。

2024-05-2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56038.html 1 3 我市科创金融改革赛道的选择与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