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做好“流量”变“留量”文章

■谢付良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市文旅消费市场再次火热“出圈”。据市文旅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五天假期,全市各景区和3A级景区村庄共接待游客58.22万人次。如潮的人流,无论对拉动消费,还是推荐这座城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文旅产业对经济的增长贡献日益增多,成了各地提升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之一。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闻名而来?很多地方都有不少好的尝试。今年“五一”假期,我市各地做足了“引流”文章。“平湖山海几千重?”街区以“国潮民俗文化”为重点,通过推出穿越千年的汉婚巡游、非遗打铁花、火壶表演等别具一格的民俗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东湖景区集古韵演绎、趣味游园、古风巡游为一体的系列活动引来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让“味蕾游”“古风游”成为假日新宠;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在鸣珂市集、文艺演出、文和里赛事活动三大板块中融入二次元、民乐等元素,为游客呈现一场视听盛会。

更富特色的文旅活动、更加惠民的消费措施,让游客在更有韵味中有了更多玩法,特色文旅成新的“流量密码”。然而,爆火之后也当冷思考,面对各地网红场景层出不穷、流量争夺与城市比拼日益激烈的文旅市场,要使平湖的文旅持续走红,收获更多“流量”,需要我们增强“流量意识”,多下“留量功夫”。

事实上,作为省5A级景区城与嘉兴唯一的4A级景区镇100%覆盖的县市,平湖的文旅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当下最大的痛点其实还是“留量不够”。文旅消费爆发性增长的今天,我们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开发了哪些新项目、新业态、新场景、新亮点、新去处?这是把“流量”变“留量”需要回答好的问题。

从“流量”到“留量”,游客体验说了算。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考验的不单是城市的文旅资源,更是它的消费环境、服务水平、文明程度乃至治理能力。丰富旅游体验,增强服务意识,塑造城市形象,是在“流量”之外更值得学习的长红密码。因此,我们要在立足本土禀赋和文化特色,增强文旅产品的本地自然和人文色彩,努力丰富旅游内容,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优质的文旅体验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建立便利的交通系统、完善的公共服务、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是保持城市吸引力和文化产业“长红”的基础。

只有顺应消费新特点,在基础设施、消费环境、景区接待能力等多个方面做足功课,尽快补齐食、住、行、游、购等方面的服务短板,着力打造一座揽客、留客、宠客的宜游城市,宜居宜游相互成就,超越旅游发展旅游,文旅产业的“流量”,才能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的“流量”和“增量”,旅游热也才能催生消费热、投资热、发展热。

2024-05-0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52106.html 1 3 做好“流量”变“留量”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