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阅读

薛宝钗的情商

红楼漫谈

俞象山

在网络上,无论是褒钗贬黛派还是褒黛贬钗派,其对薛宝钗的“停机之德”“理家之才”及灵动丰美、淡雅脱俗、睿智宽厚、博学多识等方面几乎有一致的评价。褒黛贬钗派只是将这些归咎于其之圆滑、虚伪、无情,或认为这些都是应该批判和抛弃的封建道德云云。

但如果我们就客观地来评判其人物特性,不难看出,薛宝钗不仅是曹雪芹笔下当之无愧的女主角之一,而且也是大众心目中的完美女性,更是广大青年男子心里的梦中情人,怪不得在某大学调查问卷中,男生们清一色地喜欢薛宝钗,甚至有直言:“娶妻当如薛宝钗”。在某论坛“你为什么喜欢薛宝钗”的标题下,数百个回帖中给出了上百条不同的喜欢理由,可概括为其才貌贤德智情之超群。认为宝钗不仅是中国传统淑女之典范,而且达到现代成功女性之标准。正如《红楼梦》第63回中宝钗抓得的那根牡丹签上的那句唐诗所云:任是无情也动人。

人们欣赏、喜欢薛宝钗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究其深层之原因应该是宝姐姐较林妹妹有更高的情商。

薛宝钗的高情商主要体现在真诚感知他人情绪,严谨调节个人情绪两个方面。真诚感知他人情绪,“后感共情”、换位思考、待人接物、以诚为重、真诚相待、设身处地地体察他人的内心感受,实现情感友善交流。严谨调节个人情绪,“理性”“自制”,不让个人的负面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极端冲动行为。并努力培养主观幸福感,造就乐观通达之人格,永葆一颗美丽的心灵。

纵观荣国府大大小小百十来个人物,宝钗无疑最得人心,上至贾母,下至仆人,大家都对她交口称赞。《红楼梦》第5回中写道:“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从中可见,宝钗的为人处世,无论是对长辈、还是对下人,都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其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女孩子的细腻和体贴,处处可见宝钗的真诚。

宝钗不仅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变化与需求,也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正如脂评所云:“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宝钗和黛玉的身世甚为相似。黛玉幼年丧母,宝钗幼年丧父。黛玉小小年纪就进了贾府,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难免自卑自怜。而宝钗在自家成长,有一个老大无成的哥哥薛蟠。父亲过世后,宝钗为体贴母亲,“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后来住进贾府,与黛玉一样是寄人篱下。宝钗从小就学会懂事贴心,练就“德言容工”,没有形成自卑情结。而林黛玉在贾府的几年,日益变得敏感多疑,“心中常有悒郁不忿之意”。到后来,黛玉更是把宝钗当作了情敌,处处充满敌意。宝钗虽洞察一切,却大多装作不知,或是再三退让。如此以柔克刚,以情动人,使得林妹妹屡屡放下戒心,最后化干戈为玉帛。

宝钗为人,既善解人意,又进退自如,可谓高情商典范。面对宝玉的愤世嫉俗,宝钗选择了放弃劝解宝玉去考取功名。针对黛玉的一再挖苦奚落,宝钗采取不回应的姿态。宝钗理性做事,感性做人,待人体贴,自持稳重,“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贾母曾言:“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薛宝钗人格的形成和高情 商的培养,应该既包含薛母对其的良好家教,也显现了时代烙印、社会影响及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浸润。曹雪芹是将其作为一个封建淑女的典型来塑造的。

“淡极始知花更艳”,“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不仅是曹雪芹的成功之笔,也是薛宝钗形象与品德的真实写照。诚如某红友感叹:“宝钗是一种境界!”我信之、崇之!

2024-03-15 红楼漫谈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37795.html 1 3 薛宝钗的情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