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救助慈善有效衔接的“平湖样板”
深化“精平扶”应用。运用数字化改革理念和方式,强化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数据归集分析。深化“五型三色”分层分类模型,用好“六维算法”,提升低收入家庭画像的精度,实现全市低收入人群分层分类精准管理。
深化救助慈善融合发展。巩固“救助慈善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成果,上线并推广“同心向善”数字应用,推进本地困难群众救助需求与各级慈善资源进行对接匹配,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能力。
深化“红色‘救’在身边”品牌建设。加强“党建+救助”模式探索,调动村社区党员、网格长等队伍,实现社会救助网络全覆盖。发挥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阵地作用,优化实施“物质+服务”综合帮扶服务项目,提升救助帮扶工作实效。
打造老有康养共建共享的“平湖样板”
加强养老助餐模式建设。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服务资源、设施场地、物流网络和订餐系统,创新老年助餐的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一批标准化老年助餐点。
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丰富智慧平台产品供给,推广智能终端功能的使用覆盖。为孤寡老年人配备智能看护设备并提供24小时智能看护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补贴”监管模块开发及应用。大力推广“967123”为老服务热线,提供智慧养老点单服务。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引育扩大“平舞阿姨”自治团队,以“幸福来敲门”服务指南为规范指引,项目化支持“平舞阿姨”团队上门入户、关怀纾困、邻里守望。大力引导社区发展基金会、企业基金会等力量助力养老服务路径。
探索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落实孤寡老年人关爱政策,健全特殊老年人巡防关爱制度。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探索破解失能失智养老照护难题,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
打造社会事务移风易俗的“平湖样板”
高质量完成婚俗改革省级试点。深入推进“幸福‘婚’享会”品牌建设,协调多方力量参与,持续实施“婚恋会”“婚博会”等5大专项活动,提供婚恋、家庭服务集成的阵地,组织开展集体颁证、相亲交友等活动。
加强殡葬领域综合改革。丰富拓展“身后逝无忧”品牌内涵,全方位加强殡葬领域综合改革。落实惠民殡葬提标扩面,优化惠民政策,推广文明殡葬激励政策及“白事简办”理念,降低群众治丧成本。
加强地名文化传承保护。擦亮“金平湖地名+”品牌成色,持续推进地名文化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启动地名方案的编制,探索地名文化展示设施建设,加强地名信息数据归集和整理,提高地名地址数据质量,规范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备案工作。
提升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推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人员队伍及阵地建设,做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转型升级,推进镇街道未保站品牌化建设。落实困境儿童保障及助残扶残补助政策,做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加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两项补贴发放及动态管理。统筹城乡优质资源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以96345社区服务中心成立20周年为契机,上线发布十大标志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