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保障“共富味”更浓
【看点】
去年9月,市民政局联合我市部分企业、商户举办“蝶变跃升”困难家庭专场招聘会。“很高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非常感谢志愿者的帮助。”回想起志愿者细心了解就业意向的场景,当湖街道低保户李女士依旧十分动容。因其患有轻微残疾,想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并不容易。
聚焦困难家庭就业难题,市民政局依托助联体服务项目,开展“精平扶”困难群体“蝶变跃升”提低帮扶行动,为困难家庭提供就业帮助。
【盘点】
社会救助只有发挥基础性、兜底性作用,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才能实现“帮”在实处,“扶”出实效。市民政局聚焦“弱有众扶”,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出有温度、有实效的举措,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助力共同富裕。
去年,我市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至1838元/人·月;同年9月,上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135元/人·月;开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与暖心生活补助,实现困难群体应助尽助。同时,深入推进“弱有众扶”七优享工程,开展善居工程“暖巢行动”3.0版帮扶活动,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实施居住环境改造,切实将帮扶和温暖落实到位。另外,贯彻执行《嘉兴市困难群众“共富十助”专项行动方案》,联动教育局、医保局、人力社保局等单位开展联合帮扶,去年资助困难学生达2488人次;低收入农户参与共富增收项目4497户。
兜牢基础民生保障底线,还需要提高救助精准度。市民政局抢抓数字发展机遇实现智慧救助,不断优化“困难群体精准画像(精平扶)”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困难群体“五型三色”一户一画像,让帮扶具有针对性。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救助慈善融合发展”省级试点,该局迭代“精平扶”子场景,将慈善资源引入其中,谋划推进“同心向善”应用建设,扩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维度,使得家庭画像精准度更高,助推困难群体分层分类精准救助水平提升。为让慈善资源从本地扩大到全省,该应用有效实现困难群众需求与全省1600余个慈善项目进行匹配链接,大大实现救助资源互通共享,助力救助帮扶精准触达。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社会救助只有迅速及时才能解决困难群众燃眉之急。该局注重发挥市、镇、村三级助联体服务作用,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体探访关爱服务,第一时间知民情解民忧、摸清群众需求,并大力推进助联体服务项目开展,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
延伸民生触角
养老服务“幸福感”更足
【看点】
智能床垫、紧急呼叫器、护理床、照护所需的辅助设备……在当湖街道启元社区沈大伯的家里,完善的智能服务设备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子女都在外地,自己一个人住,多亏了这些设备,让我的养老生活有了安全保障。”沈大伯说。
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作为我市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幸福颐养项目”之一,年内新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50张,通过实施升级版适老化改造,满足了老人多样化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盘点】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托起“一老一小”幸福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市民政局坚持增供给、提质量,用心用情做好普惠性服务升级,推动实现幸福颐养。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去年,市民政局全方位推进“老有康养”七优享工程,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平湖市孤寡老年人特殊关爱补助办法(试行)》等,提高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落实上级关于户籍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并将该工作纳入“幸福颐养项目”,提升高龄老人幸福感;全面优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持续推进为老助餐等服务,新建新埭镇社区友邻餐厅(老年食堂),让惠老助餐“暖胃”又“暖心”;为破解失能失智养老照护难题,优化机构床位结构,出台专项政策,高质量新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7个、床位100张。
在养老服务着眼普惠的过程中,市民政局注重优质养老服务理念,秉承做好“智慧养老”“专业照护”两篇文章,让“夕阳红”幸福满格。“金平湖智慧健康养老平台”迭代升级实现,拓宽平台归集第三方养老服务加盟企业和社会组织40余家,不断延伸特色服务;上线“智慧养老亲属端”微信小程序,便于亲属一屏掌握老人情况;完成26家照料中心智慧终端配置,数字赋能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整合多元力量
基层治理“活力数”更高
【看点】
去年12月7日,平湖市第二届“邻里节”暨“邻善之治”成果发布活动顺利举行。活动当天,市民政局发布“邻里帮”自治品牌,“平舞阿姨”团队亮相现场并认领了“饮茶话邻情”社区邻里议事会等“邻里享”微项目。
“邻治理”品牌打造是市民政局做好现代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工作的有力载体。围绕织密“邻”网络、提升“邻”聚力、丰富“邻”项目等方面,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不断深化推广“友邻善治”“新乡邻”为代表的“邻”治理品牌。
【盘点】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和重要环节,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民政局创新治理理念,凝聚多方合力,充分发挥“五社联动”作用,织密治理最小单元,实现基层治理能量最大化。
深化“五社联动”助力现代社区建设新机制,在原有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集聚力量基础上,加大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在社会治理中的融入程度,组建“包阿姨银领互帮组”“爱港议事会”等居民自治团体。此外,出台《“五社联动”助力“一老一小”服务实施方案》,实施20个“幸福来敲门”服务项目。积极推动镇街道打造“8+N”服务项目体系,支持鼓励基层微治理项目,围绕“推进‘五社联动’ 关爱‘一小一老’”宣传主题,线上创办《十佳好项目巡礼》栏目,展播基层共治风采。
紧扣“现代社区”金名片试点工作主线,高质量承办嘉兴市“居民会客厅”全覆盖建设现场推进会,建成113个有颜有趣有温度的“居民会客厅”,指导镇街道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10个,助力社区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另外,以协商促治理、协商促发展为出发点,开展村级议事协商活力指数评价试点,规范推进城乡社区议事协商,指导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开展省级城市社区议事协商创新试点工作,助力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社区议事品牌。
开展专职社区工作者优育严管行动,规范专职社区工作者培训管理和薪酬保障;启动“微治理人才”培养计划;做实市镇村三级村民代表全覆盖培训;多措并举做好2023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年内新增持证社工688人,全市持证社工达3182人。聚焦社会力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市民政局以培训为抓手,提升专业人才业务技能,不断为社会治理赋能加码。
创新深化改革
社会事务“温暖度”更实
【看点】
去年3月下旬,市民政局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市婚姻家庭协会,共同举办“爱在金平湖,缘在樱花里”大型婚恋会。“交友会以‘中国风’婚恋游园会的主题展开,有国风互动游戏、婚俗改革小知识等环节,丰富的内容让活动趣味十足。”第一次参加“婚恋会”活动的王女士说道。
形式“走新”,方能实现效果“走心”。“婚恋会”作为我市“幸福‘婚’享会”品牌专项行动之一,市民政局围绕突出特色、创新形式,依托各类活动,为适龄青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供交友机会,并将婚恋新风融入其中,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婚恋观。
【盘点】
民生工作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职能部门。过去一年,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社会事务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以真情实意惠民生、解民忧,推进民政服务更有温度。
持续提升婚俗改革引领力,自我市列为浙江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以来,市民政局迅速部署相关工作,在成立平湖市婚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平湖市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基础上,创新打造“幸福‘婚’享会”特色婚俗改革品牌,谋划实施“婚恋会”“婚博会”“婚礼会”“婚辅会”“婚调会”五大专项行动,并以此作为婚俗改革路径,推进弘扬婚姻新风文化;同步推进婚姻阵地软硬件提升、婚姻服务举措细化落实,鼓励各镇街道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一镇一品”特色牌。该局还发布并推广简约婚宴菜单,推动我市上下形成婚事简办新风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新内涵。
民生事务事关群众需求,市民政局不断推进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打好殡葬改革“组合拳”,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不断扩展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对象;深入弘扬文明殡葬新风,打造节地生态葬等新型殡葬形式;整合数智力量,不断深化身后“一件事”跨部门联办,推进身后事涉财查询、委托祭扫等智能化服务。依托“96345”民生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不断延伸求助服务内容,目前平台求助服务项目涵盖家电维修、开锁、水电维修等14大类服务模块,细分120多项服务;关注未成年人保护,不断提升基层儿童工作人员专业性,做好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培训,完善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关爱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此外,积极探索地名工作新方法,创新地名文化传承保护方式,获得省民政厅副厅长李洁专题调研及肯定,面向我市30所中小学开展地名文化宣讲活动,线上推出地名文化公益课堂项目,推动地名文化传承保护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