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人文

平湖《义门吴氏谱》影印出版纪略

■ 陆爱斌

平湖《义门吴氏谱》,是平湖当湖吴家栅吴氏的家谱,为平湖市图书馆古籍收藏本。平湖《义门吴氏谱》,全国仅此一部,实为孤本。所以,非常珍贵。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平湖市图书馆副馆长的蔡雪春同志在平湖地名普查工作中获知这一重要信息。后经过多方努力,反复沟通,说明利弊,平湖吴氏后人深受感动,同意将《义门吴氏谱》捐赠给平湖市图书馆。

平湖《义门吴氏谱》虽残破不全,缺页、缺字、模糊等,特别是《序》中部分文字的缺失,给了解氏谱概况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一些重要人物信息均能清晰辨认,为研究义门吴氏提供了重要资料。嘉兴吴氏,重点散落地点为平湖、嘉善、海盐。近来研究证明,三地市(县)的吴氏,均为一支始祖。同时,也不外乎吴氏向周边繁衍,如上海的金山、江苏的吴江等地。也成为研究平湖地方文化,乃至长三角地域文化的珍贵资料。

家谱是有温度的家族史。我们从哪里来?家谱有记载;我们到哪里去?家谱有延续。家谱是记载一姓一氏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着一个家族始祖以来的繁衍生息、分支迁徙、不断拓展的艰难历程。古语云:“家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家谱身之本,一家之史,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家谱就是记载“根”的依据。

家谱不仅是家族的历史,而且家谱连着家族,家族连着民族。家谱是家族的兴亡史,记录了一个家族诞生、生息、繁衍、迁徙的完整历程。家族生衍不息,更与民族的兴衰史紧紧相连。儒家思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相连,与家谱中的文化蕴藉相得益彰。

平湖《义门吴氏谱》,清康熙七年吴瑱后裔吴光瑶所修。吴光瑶为该谱系开宗之祖吴天全的第三十一世孙。氏谱载:吴光瑶,字秉公,号梅源,娶夏氏,好诗画,急于谱次。《义门吴氏谱》序跋一末题“康熙柒年桂月圣□□第十世孙□”。书眉题“平湖吴家栅吴谱呜甫用”“平湖吴家栅吴呜甫家传”“平湖吴家栅吴呜甫家谱”等。经综合考证,文字缺失部分为“康熙柒年桂月圣一公第十世孙光瑶”。平湖吴家栅在今当湖街道东升社区或以南一片区域。

近年来,各方专家学者、地方文史研究者对平湖《义门吴氏谱》都情有独钟,前来咨询、查阅的人数日益增多。为此,平湖市图书馆综合考量古籍开发项目,已在2023年出版《义门吴氏谱》影印本,让古籍更多地为当今社会服务。

那么,平湖《义门吴氏谱》有哪些珍贵的价值,值得我们去整理出版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一是吴氏名人的考证。《义门吴氏谱》开宗立派一世祖为吴天全,字宣和,隐居教授,值唐末宋初,社会动荡不安,隐居生活是最佳的选择。三世祖吴廷祚为赵宋王朝开国元勋,任侍中枢密使、东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世祖吴元扆为宋太宗四公主驸马,这就是氏谱中不断出现的“勋戚”一词的源头。十三世祖吴星,护跸南渡,后居嘉兴。十六世祖吴潜为南宋嘉定十年状元,淳祐、开庆间两度拜相,为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南宋词坛的重要词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湖《义门吴氏谱》中关于二十世祖吴瑱、吴镇兄弟的文字记载被发现后,平湖吴氏为吴瑱后裔的尘封史实终为世人知晓。二十世吴瑱:字元墇,一字伯珪,以世沐国恩,义不仕元,征聘不赴。治别业于魏,今名竹庄。又治别业于当湖北之云津。植修竹,亦名竹庄。今遗址在庄桥右。自号竹庄老人。闻毗陵柳天骥讲天人性命之学,与弟仲珪(吴镇)往,师之得孔明、康节之秘,精易理奇门之数。尝卖卜于崇德,日止一课,得钱、米、酒、肉与人。吕翁授金丹四十万,散宗戚、乡里之贫者。迹遍四海,言多念天下驰名。玄都吴先生,本字元璋,临化将生平所著之书,凡记元璋二字者,特改元为原,改璋为墇。人无解者,至今乃知,公预避吾明太祖御讳也。有奇门大易、天文地理、医方诸秘传。后预示死期,竟尸解至今,里人香火祀之寿必应。有南北竹庄锦川御书堂,玄都书院(玄都,传说神仙居住处)。吴家桥,竹庄桥及养丹处、义塾处、以赈处,详载碑记志传。

吴瑱出身官宦世家,家业显赫,成为航海巨富,时称“吴大船”。弟吴镇,字仲圭,隐居不仕,以诗酒自娱,为“元四家”(王蒙、黄公望、吴镇、倪瓒)之一,著名画家。家谱的发现揭开了吴镇谜一般的家世和身世,在史学界和美术界引起了极大轰动。二十世吴镇:字仲珪,元至正辛卯(1351),降朵列图榜进士。公以世家,宋勋戚,隐居不仕,以诗酒自娱,善泼墨,画贵,介求之不与,惟赠贫士。使取值焉,海内珍之。其诗、字、画,名三绝。推元代四大家(吴镇、黄公望、倪瓒、王蒙)。与兄原墇,师事柳毗陵,尤逐奇门,先天易言,机祥多中,众信服字。能与父言慈,与子言孝,史称有君平风。结庵前后载梅花数百株,自号梅花道人。手题墓碣曰:“梅花和尚之塔。”又预推死期与碣曰:“生于至元十七年庚辰七月十六日子时;卒于至正十四年(1354)甲辰九月十五日之时。”后,果之期坐化其跤。道人为和尚,呼墓为塔,当时无解者。后,元僧杨琏真珈丘发各塚,疑此为僧塔,捨去其,仙灵显应。今锦川三仙堂等处奉祀。墓在武塘东花园卫之右,墓侧有橡林古梅,公尝墓上吟曰:“老子生平学蓟丘。晚年笔法似湖州画图,自写梅花,号荒草,空存土一抔。”吟罢笑谓兄元墇曰:“百年内有官人入住吾宅,居民侵吾园矣。”元墇曰:“二百年内有人学汝画,三百年内,官人稍葺汝墓,后人稍读吾与汝书。”后,当以吾汝术,济世者嘻。宣德中,以公宅为嘉善县治。墓在治东二百五十步许,市店所迫,今士大夫摹公画甚,众其言不异。余详载公传中,有小词行世。《义门吴氏谱》中丰富的内容与详尽的家谱记载,吸引了众多吴氏家族研究者纷至沓来。

二是时代背景对吴氏家族的影响。在朝代变迁的关键时期,吴氏家族审时度势、顽强拼搏,家族际遇与民族命运荣辱与共。如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不安,吴氏家族居无定所,却一以贯之地坚守着高风亮节的民族气节。

三是吴氏家族的流变。《义门吴氏谱》清晰地记载了吴氏的繁衍流变,从安徽到浙江德清,再到嘉兴以及嘉兴周边迁徙的艰难历程。通过氏谱文字记述,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吴氏定居嘉兴后,开枝散叶、繁荣发展的景象。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部珍贵古籍,也让更多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看到这部家谱,让深藏在馆阁中的古籍发挥更大作用,平湖市图书馆决定影印这部珍贵的家谱,以飨读者!

(本文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2024-01-22 ■ 陆爱斌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22830.html 1 3 平湖《义门吴氏谱》影印出版纪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