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建中
年关越来越近,又到了吃腊八粥的日子了。
中国传统节日,人们总是想到除夕、中秋、清明、端午。腊八节,在岁月演变中,成了默默无闻的那一个。可在历史上,腊八节是那样隆重与热闹
腊八节是唯一一个以日期命名的节日。读懂腊八节,便读懂了思念、祈福、温暖、关爱。孟浩然有一首经典的腊八诗《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在夕阳余辉里,寒风凛冽的寺庙前,抖索着身子,忽然谁递过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稀里哗啦喝下,抬头看见依山而立的弥勒佛微笑看着他,诗人心里的阴霾霎那间一扫而光,手捧的这碗腊八粥分外得滚烫。
腊八,是春节的序幕。年味儿越来越浓,辛苦工作一年的人们,归心似箭,返乡的列车慢慢地来接你回家了。
老家的钱王寺里每到这个时候,又开始摆起大铁锅,烧好粘稠滑溜香甜的腊八粥,热情邀请乡亲和来这里打工的新居民们喝上一碗,暖暖胃又暖暖心。
去年的腊八节,我第一次心血来潮问起母亲烧不烧腊八粥。母亲说我们家里都不烧腊八粥的,钱王寺里会烧很多腊八粥。她会去钱王寺帮忙烧粥,我要吃,就去钱王寺吧。
我热情很高,真的到钱王寺来了,寺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老人们端着热腾腾的腊八粥,站在廊檐下,一边喝粥,一边聊着今年的开心事,脸上荡着幸福的笑容。
盛粥的大妈有好几个,母亲就排在第三个。看见我这个第一次来的“稀客”,也例行公事地说领粥后面排队去,一点也不徇私优待我。
第一次看这么长的队伍,这么多人这么早顶着寒风来喝这么一碗粥,我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神奇的魅力?
我没有去后边排队,就站在大粥锅旁边看大妈们飞快地盛好一碗碗粥递给一个接一个的喝粥人,彼此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都是村庄里彼此熟悉的大妈,自然而然我们就聊开了。
母亲说,一年里,腊八这一天起得最早,四点钟就起来了,赶来烧腊八粥。干劲十足,好像一年里就期望这一天来到。
大妈们都说是啊,不知为什么,心心念念的就是腊八这一天来到,比过年还盼望,就是为烧好这一顿腊八粥给大家吃。看这队伍,大家也喜欢喝一碗腊八粥的。
听着这朴实的乡音,我忽然感动了。大妈们都是义务来这里为大家服务,还这样的热心周到,这也许就是我们深深地留恋着这片乡土的原因,这里有我无法割舍的情感和记忆。
大妈,今天您们为大家熬粥,其实是您们心底里一直流淌着这份地地道道的善心,感召着大家来喝一碗您们精心熬煮的腊八粥。大家是来接受您们这份暖心的关爱啊!
记得小时候我也去钱王寺领过一次腊八粥。排在长长的队伍里,我害怕被赶出去,一直祈祷快点轮到我,轮到我时腊八粥还有很多很多。真的轮到我时,大妈很热情地招呼我,给我的小碗里盛的腊八粥稠稠的,满满的,还夸我这么小就这么勇敢。这一天是我一生里最快乐的一天。
腊八节在佛家文化中有这样的传说,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经过了六年苦修,日食一麻一麦,身体变得极度虚弱。这一天,他饿倒在地。一位路过的牧羊女看到后,挤出牛乳,配上糯米杂粮,熬了一碗乳糜喂他吃下,这才救活了过来。释迦牟尼醒来后为报大恩,发愿修成正果,普度众生。七七四十九天之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然开悟,成就佛陀金身。
用新收的五谷杂粮熬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盛的正是像母亲一样的大妈们朴实的感恩之情,菩萨心肠。
长长的队伍终于到了终点,轮到我的时候是最后一个。站在热气腾腾的大锅旁的我早已身子暖和,心也暖和了。
母亲给我盛了满满一碗腊八粥,我呼噜呼噜一下子喝完了一碗。大妈马上又给我盛了一碗,我喝了半碗喝不下了,有点尴尬地擎着碗。母亲说:“喝不下就别喝了,腊八粥吃了还有剩下的,便是好兆头,那是‘年年有余’,这是来年生活富足,财源多多。”大家开心地笑了。
小时候,一碗腊八粥,煮的是岁月的温暖。长大后,一碗腊八粥,喝的是久违的乡音。
今年我没有在腊八节打电话问母亲家里烧不烧腊八粥,想来母亲又去寺里忙活了。我到街上转一圈的时候,看到好几个小区门口和店家都端出了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热情招呼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喝一碗暖暖身子,温暖荡漾在街巷里。
世道虽有艰难,感恩一碗腊八粥温暖彼此。愿从此的每个腊八节,都有粥可温,愿人人皆是感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