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也谈读书中的互文

□ 朱晓昱

读书闲杂,信步所至,常有转角意外邂逅的惊喜。热爱中国饮食文化,写了《鱼翅与花椒》的扶霞,回英国和朋友聚餐,座上宾里有马克·米奥多尼克,而这位正是畅销科普读物《迷人的材料》的作者。文化学者与科普作家,看似表情严肃,毫无关联,在一起吃吃喝喝,倒是一个精彩的朋友圈。

少时学世界史“法国大革命”一课,满眼的“革命”二字。只记得党派轮流坐庄和那对被推上断头台的皇帝夫妻,浑然不觉人性之幽微,直到偶然翻开读库的绘本《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秘密日记》。虚构写作闯入历史的禁区,让玛丽用一本并不存在的日记倾诉心声。一路按图索骥,读《审判王后》,第一次从法律、法治的角度,看这位被审判的特殊角色。思考作者抛出的议题: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哪个更重要?再读《罪与美——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从时尚、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这位王后俨然当今时尚届的祖师奶奶,灵感缪斯。那位画作拍出过2.7亿天价的超写实主义大师冷军曾有一幅玲珑剔透的石膏头像素描《贵妇人》,其原型正是玛丽。

一直对故宫研究兴致勃勃的日本学者野岛刚在《两个故宫的离合》里说“中国人认为很美的东西日本人会觉得虽然‘很了不起’,但美中却带有‘不祥’‘恶心’的感觉”。另一位以写故宫为主业的祝勇在《故宫的古物之美》中这样说“日本学者野岛刚曾对我说过,他不喜欢中国的青铜器,因为他沉闷、阴森,甚至有些狰狞。他不理解为什么古代中国人会制造这样的器物”。这可以脑洞大开,合理想象一下,两位“故宫通”坐在一起,日本朋友一本正经地表达对青铜器的看法,当代故宫人颇有些不屑地说,朋友你不懂。

还有一位女性主义先锋人物伍尔夫,在她的代表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到南丁格尔的论断“她从没见过有谁动辄就要分心去管这管那,经年累月下来不会损耗智力的”。这不是那位伟大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吗?惊觉原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二位,竟是彼此影响的好闺蜜。没有南丁格尔父亲每年给她500英镑的姐妹故事,怕是诞生不出伍尔夫那句“每个女人都应该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和每年五百英镑的收入”。因为这个出乎意料的闺蜜互文,我甚至对护士这个职业肃然起敬起来。

再说回野岛刚,同样在《两个故宫的离合里》提到另一位对中国极有兴趣的日本人内藤湖南。20世纪初,内藤一行游历中国,拜会严复、王修植、蒋国亮、文庭式、张元济等社会名流,表达出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切。这位内藤先生认为,“与其让欧美拿走中国文物,不如由邻国的日本保管,理想地希望本与敦亲睦邻的精神,将来有一天让文物回到中国”。在其本人的著作《禹域鸿爪》中记录了表达这一观点的一段对谈。令人唏嘘的是,与之对谈的两位青年才俊之一陈锦涛,在抗战爆发后,沦为汉奸,出任伪维新政府财政部长兼伪兴华银行总裁。

儿童绘本与成人读物、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文本与现实之间,政治、哲学、经济、宗教、法律、文学艺术之间彼此观照,形成精彩的互文。正如赫克托·麦克唐纳在《后真相时代》所说“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来自片面真相,而这种理解又会影响我们”。即便不能还原历史,不同时间、不同体裁、不同作者笔下的不同切面,在时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这个世界也因而变得丰富、精彩、有趣。

2023-12-06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09666.html 1 3 也谈读书中的互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