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杨晨燕
通讯员 李凤超
本报讯 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这是鲁迅先生幼时在百草园的无穷乐趣。对于广陈镇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也因为该镇打造学龄前自然课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镇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乐趣,他们的童年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创建儿童友好型城镇,学校是重要载体。走进广陈镇中心幼儿园前港分园,淡淡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漫步于教学楼的过道,两侧有序摆放着带有花草元素的工艺品。踏进教室,空间宽敞明亮而美观,整个布局活泼而生动,入目皆是用树叶、树枝或其他自然物创作的作品。一阵风吹过,“树叶风铃”在空中翩翩起舞。广陈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周丽惠告诉记者,在这里,干枯的树叶、掉落的果实、风干的花朵都是孩子们表达、创作、游戏的重要素材,幼儿园结合农开实际,最大限度将自然资源整合拓展,打造学龄前儿童自然课堂,让孩子无忧无虑地进行“蓝天下的学习”。这不,户外别样草坪音乐会,乐器就是孩子们从家里“搜刮”来的奶粉罐、纸筒、筷子、光盘、乒乓球、木头积木等生活化、低结构的材料。
“从种植到餐桌”便是广陈镇中心幼儿园探索出的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主题的“活课程”。每个孩子在幼时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养蚕是一段快乐的科学探究历程,在开始养蚕时,孩子们既害怕又新奇,有着很多问题:蚕宝宝怎么有黑色的也有白色的?蚕宝宝自己是怎么吃东西的?蚕宝宝是怎样结茧的?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开启了一段体验生命轮回的科学之旅。在这段旅程中,他们学会了团结互助摘桑叶、亲自动手为蚕宝宝造新家,不仅练就了一身照顾其他小朋友的本领,也知晓了生命的神奇。不仅如此,在广陈镇中心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菜园,孩子们在菜园里种植番茄、土豆等当季蔬菜,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探索人与自然的关联。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镇,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愿至关重要。丰富多彩的活动,实际上并非幼儿园统筹谋划,而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生发的。每一阶段的课程结束,老师们都会根据儿童会议的投票结果来规划下一次的趣味活动,孩子们畅所欲言,“金点子”层出不穷,艺术潜能、生命潜能得到充分激发,引得孩子和家长连连叫好。“孩子自从上幼儿园后,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从一个内向腼腆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会主动热情和同学打招呼的‘小大人’。”大班组方梓晖的妈妈方婷婷说。
俯下身来以一米高度看世界,将自然写进童年,助力儿童友好型城镇建设,广陈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