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海孕育的奇迹,珍珠明洁夺目,暗夜不染,以独特的风华和品味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在林埭镇都家浜,有一家小店内顾客络绎不绝,它塑造“美”并传递“美”,那就是阿美珍珠艺术馆。小小的店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珍珠饰品,手链、项链、戒指、胸针……这些精致的物件都出自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汤冬梅。
“从小我就对珍珠很感兴趣,爷爷给珍珠加工的时候我就在旁边静静地看,耳濡目染,自然就学会了一些基本功。”汤冬梅一边说着,手也没有闲下来,拿起珠子,选择合适的打孔针,轻轻钻洞,用线穿过孔眼,整个流程一气呵成,仿佛已经有了肌肉记忆,别看她瘦瘦的,声音柔柔的,干起活来却十分干脆利落。
汤冬梅和珍珠的故事还要从她爷爷那辈说起。她的爷爷汤阿美是阿美珍珠艺术馆的创始人,打从她有记忆起,爷爷就坐在桌子前和珍珠为伴,一颗颗圆润饱满、光泽靓丽的珍珠经过爷爷的手,变成各种漂亮的饰品。就这样,珍珠在她的童年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2013年的一次偶然经历,让这颗种子开始萌芽。那时的汤冬梅刚从学校毕业,带着一腔热血回到农村。恰逢央视摄制组找到爷爷汤阿美,想在他的珍珠养殖基地拍摄专题纪录片,由于拍摄需要耗时半个月,爷爷拒绝了,年轻的汤冬梅却认为这是一个宣传传统手工艺品的好机会,也可以让爷爷的珍珠事业更上一层楼,于是她全程陪同摄制组一起拍摄。这段特殊的拍摄经历让那颗童年的种子开始快速生长,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接手珍珠事业的决心。
就这样,汤冬梅正式开始了她与珍珠的羁绊。她跟着爷爷全面学习制作手法,一有空就自己钻研,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在摸索过程中,她不断改良传统制作手法,创新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新方法。央视的纪录片一播出,很多慕名而来的客户就开始下订单,生意十分红火。“那时候爷爷做的款式比较单一,随着订单的增加,我意识到这样远远不够,我得做出新的东西,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汤冬梅说。于是,她又抽空外出学习,系统地学习珍珠制作的全过程。为了在设计款式时更好地体现珍珠浑然天成的美,她又学习了色彩、搭配等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与艺术鉴赏力,力求作品的和谐优美。
制作手艺在传承中不断更新,但品质是她坚持的初心。“很多客户年轻的时候从我爷爷手里买珍珠,现在又到我这里买珍珠,因为他们信赖我们的质量。”汤冬梅说。为了保证珍珠的品质,每个月汤冬梅都会去珍珠养殖基地亲自挑选珠子,每一颗带回来的珠子都要经过她的“火眼金睛”筛选。在帮客户挑选饰品时,她也始终秉持客户满意为宗旨的理念,推荐符合买家性格、喜好的款式,从皮质、尺寸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她将匠人匠心的纯粹发挥到了极致,也正是她这份细致周到,吸引了许多顾客来“私人订制”,再一次为她的珍珠销售开拓了市场。
如今,那颗小小的种子花开得正盛。汤冬梅开设的“阿美珍珠”微博、淘宝店和微信店人气很旺,订单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她不仅有一批忠实的老顾客,还有新西兰、韩国等国外客户,小小的珍珠手作,正在走向更大的舞台。除了珍珠饰品营销,她还在珍珠馆内设计了开蚌体验、DIY珍珠饰品等互动环节,让传统手艺展现在更多人面前,也为美丽乡村吸引了不少“流量”。
珍珠虽然是水中孕育之物,却又如岩石一样硬气,磨砺珍珠之路,也是向美蜕变之旅。这位温柔的“90后”姑娘,从爷爷那里传承手艺,踏上了自己的手艺人之路,并不断开拓新方向,走上新征程。相信这段与珍珠为伴之路,会随着时间的沉淀,不断闪耀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