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宇星
前段时间总是在各大平台刷到关于“淄博”的推送,无疑它已成为一个网红城市。几个月的热度过去,它似乎又成了一位“过气网红”,抱着人应该少了的想法,于是我们出发了——“进淄赶烤”。
说起淄博,第一个想起的词条便是“烧烤”了,下了火车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体验一番淄博烧烤的特别之处。打了辆出租车,看到我们的行李,司机师傅马上主动来帮我们搬行李,一抬头便对上大哥的笑脸:“欢迎来到淄博!”一句话让我们马上融入了这座陌生的城市。告诉了师傅我们的目的地——水晶街,不料师傅开口便问:“你们去那干嘛?”“吃烧烤呀!”“现在去那要排好久的队呢。”“啊,那去哪吃?”“你们住哪呀?我给你们推荐个离你们住处近的!”于是师傅带着我们去了一家本地人爱吃的小店。
燃烧的小烤炉为本就炎热的天气添了一把火,上菜很快,一会儿淄博烧烤三件套“肉串”“小饼”和“葱”就摆在了面前,把半熟的肉串放在小烤炉上再加热,渐渐地就能闻到肉香了,坐在小马扎上等待,这是淄博烧烤的仪式感。店里的“社牛”小男孩向我们介绍吃法——小饼折两折,蘸酱料,展开后加入“嗞啦”冒油的肉串和葱,卷起来就能吃了。一口咬下去,充满嚼劲的小饼包裹着烤肉,携着葱香,咸咸香香的。
吸引我来的是烧烤,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热情直爽的淄博人民。
八大局作为本地人的菜场,如今却挤满了打卡的游客,一路上都是“网红”“紫米饼”“炒锅饼”等字眼,店门口排着长队,我们就随机挑选了几样品尝。走着走着看到了书画苑,一把把扇子在老师们的笔下完成蜕变,浓墨淡笔,栩栩如生。我们在祖龙老师的小铺前驻足,老师看了我们一眼说:“你们是学生吗?欢迎你们来淄博玩,祝你们玩得开心!”话落之后寥寥几笔,一名在菩提树下焚香的小僧人跃然纸上,祖龙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学生价优惠,边上一位阿姨说道:“在外面老师们的画可是想买也想不到的!”确实,这里不乏艺术名家、会长、院长藏身其中,几十元一把的小扇子他们也画得格外认真。
吸引我来的是美食小吃,让我流连忘返的是热爱家乡的淄博人民。
来了淄博定是要去买博山琉璃的,在网上看到了各种各样可爱的琉璃小玩意,我做好了疯狂购物的准备。精致的小盆栽、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五颜六色的手串……确实好逛!来了博山怎能错过大名鼎鼎的博山菜呢?炸肉、豆腐箱、风味茄子、糗糕、爆炒腰花……想吃的菜太多了,老板娘却说:“小姑娘,你们吃三个菜够了,多了吃不掉,浪费钱!”在老板娘的劝阻下,我们只得精简一番,吃惯了南方菜的我们还是被这儿的分量吓了一跳,热情的老板娘还送了我们小菜和饮料,果然听老板娘的没错,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吸引我来的是陶瓷琉璃,让我倍感暖心的是反朴还淳的淄博人民。
或许淄博的热度已经过去了,大街上看不到那么多外地车牌了,也没有那么多网红来拍视频了,但短短三天我真实感受到了“好客山东,热情淄博”。
我觉得淄博的热度并没有过去,自始至终,淄博的热度不在烧烤、八大局、琉璃——在淄博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