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李雨婷
通讯员 平季轩
本报讯 “听说社区新启用的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在发放物品时没有签名,是不是有‘猫腻’?你们能不能去核实一下。”“原来是我没有问清楚,真是错怪好人了。”……从心存疑虑到豁然开朗,当湖街道东湖社区居民黄阿姨的前后转变,源于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生动实践。
原来在今年6月底,社区接到居民反映:“听到有人说新启用的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发放物品时未签名,活动不丰富,希望联络站去核实。”居民有疑虑,联络站必有响应。站长姚夏林第一时间叫上联络站的老张,通过实地走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听取现场居民情况反馈等多渠道开展核实,发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放物品时有签字,黄阿姨反映的问题并不真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普遍表示满意。在核实确认无误后,联络站同志及时向黄阿姨说明了情况,消除了误解,黄阿姨也对社区监察工作站的快速响应、仔细查核、真诚服务点赞认可。
聚焦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多角度全方位发现问题、开展监督,便是平湖村社监察工作联络站的职责所在。针对省委巡视指出的“推进村社监察联络站发挥作用不够”问题,平湖迅速制订方案、压实各级责任、强化整改落实,并将“两张清单、三个会议、四项机制、五大标准”的“2345工作法”作为村社监察工作联络站品牌建设要求,进一步丰富基层监督形式,规范村社监察联络站运行模式,全面激活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
“有问题,找监察工作联络站”,在平湖村社区已经逐渐成为群众的一种共识。因为在平湖,群众反映问题“有地去”,每个村社区都因地制宜,选取了村级公共用房、党员先锋站等作为监察工作联络站固定场所,零距离靠近群众,并且已在全市实现了标准化阵地建设全覆盖。在平湖,基层监督都“有重点”,每个监察工作联络站都有制订“风险清单”和“任务清单”,聚焦工程建设、“三资”管理、惠农补贴等群众领域风险点,小微权力由此更加阳光透明。在平湖,基层联络站都“有基础”,通过开好廉情茶话会、示范交流会和代表恳谈会,打通了群众诉求的“快速路”,及时有效收集监督信息。在平湖,群众的“急难愁盼”,都“有回响”。通过“履职月报+廉情直报”“责任联挂+片区合作”“疑难会诊+联合调查”“结果反馈+公开通报”四大机制,构建了基层监察的“闭环”,让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切实实的保障,就如新仓镇三叉河村监察工作联络站跟踪监督“飞地抱团”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项目,每年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20.16万元,户均年增收800多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击问题、全力解决问题,监察工作联络站打通了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是清廉村居建设的重要抓手。平湖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巡视整改是工作的助推器,通过整改,找准工作短板,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织密织牢了基层监督网。今年以来,全市各村社监察工作联络站通过监督发现并报送问题信息525条,转问题线索32条,成案13件,成案数实现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