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是全局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制创新是开创监督工作新局面的必由之路。在介绍监督工作经验时,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主任高敏芬说:“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模式,探索形成了‘1+1+1’监督模式,即通过‘点、线、面’立体式监督形式,加强监督力度,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延续了“1+1+1”的创新监督模式,突出集体土地依法征收重“点”、聚焦行政许可工作条“线”,对我市的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监督。
集体土地征收工作关系千家万户。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聚焦集体土地依法征收这一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工作,率监察司法工委、农业农村工委一行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依法征收监督调研工作,调查了解近几年我市集体土地征收工作情况。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国务院和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履职,阳光有序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工作。2020年以来,全市共依法依规完成集体土地征收60个批次,291宗地块,征收土地面积584.3382公顷,涉及安置农业人口10108人,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全面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稳定。
行政许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对于维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加强经济宏观调控,保护并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了解全市行政许可工作情况,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营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计划,3至5月,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监察司法工委,赴市司法局、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全市行政许可工作情况调研,同时线上线下进基层单元,赴新埭镇、钟埭街道(平湖经开)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取建议,并通过“浙里人大代表”系统开展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建议,共收到建议32条。
2022年,全市共办理行政许可28.76万件,未产生相关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成立“金管家”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以“线上直通车、线下金管家”双通道相融合方式服务企业,受理诉求超过1万件,办结率99.9%,满意度100%……数字背后,是市政府在市人大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倾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各行政许可主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行政许可事项审批工作,按照“谁许可、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抓好行政许可监管。同时,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等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行政许可工作更加规范、便民、高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力改革攻坚,围绕政府行政许可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强化监督推动,助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助力政府依法行政,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点”上发力、“线”上推进、“面”上铺开的工作法,继续将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纳入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调研了解深化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化解行政争议、推进市域治理等法治政府建设各项情况,听取专项报告,分析存在问题,破解建设难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通过多次迭代升级、创新探索,法治政府建设监督已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张新名片。新时代新形势又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法治需求,不断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保证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发展,使法治政府建设成效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