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背过柴的双肩 更能扛得起风雨

□ 杨 健

前天,小学玩伴微信群里发了一张一位老人身背干柴下山的图片,让我感慨良多。因为小时候,我就是在这个镜头下长大的。

那年我大概6岁,第一次和后院的阿强进山拾柴,等我俩拾了一捆干柴准备回家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四面都是山和树林,空无一人,我们顺着脚下的小路下山,没想到越走越不对劲,山谷空旷,我们越发着急起来。加上经常听大人们提起山里有山鬼出没,尤其是在没人的时候,这样想来便更加害怕,好在比我大一岁的阿强凑到我耳边支招:“我们撒一泡尿,我爷爷说过山鬼一闻到尿味都跑了。”于是我们都憋足了劲浇了一圈,然后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脑袋也变得灵光起来,竟很快找到了回家的路。

从那以后,上山拾柴就渐渐地成了我们的日常功课。无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我们都会上山拾柴,有时候因贪心拾了很多柴,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几乎要用尽全身力气才能把柴背回家,身子骨都快累得散架了。但看到自家院子里的柴禾堆得满满的,屋前屋后墙根的柴禾垛高高的,心里就觉得特别满足!一些路人不免要称赞两句:“看看,这家人真勤快!拾了这么多柴!几个月都烧不完。”就为争个好口碑,我们几个伙伴仿佛在暗自竞赛似的,没有谁愿意少拾一趟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都把它当作生活的乐趣和吃苦耐劳的考验。

再后来,我们几个经常一块拾柴的小伙伴一同考上了几十里外的县域重点高中,步入高中教育阶段,我们用拾柴那种不甘人后的精神投入学习,弥补了很多前期教育的不足。高考结束后,我们几个拾柴的伙伴都考上了高等学校。

当年我们这一群孩子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这么拼命地去拾那么多干柴?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富裕,在吃穿方面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乡村又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只有拾柴这种自由组合式的集体活动,让我们一群孩子以大山为背景,来展示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我们是大山的孩子,投入到大山的怀抱,就会感到自由和快乐,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教会了我们很多生活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在大山里,我拾得了人生的第一捆干柴,也赚取了人生最初的资本。这么多年来,当年拾柴的小伙伴,没有谁潦倒不堪的,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在各自的领域里过得顺风顺水。走过了那段崎岖不平的山路,我们学会了坚强,能从容面对生活的坎坷;背过柴的双肩,自然扛得起人生的风雨。

2023-06-2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53156.html 1 3 背过柴的双肩 更能扛得起风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