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础夯实
建强服务共富平台
【看点】
“多亏了‘浙农服’平台,为我们解决了种植品种、销售模式、经营管理等环节遇到的难题。2022年,我们农场亩产收入平均达6万元,实现了增产增收。”当湖街道紫香缘家庭农场负责人高兴地说。据了解,“浙农服”项目为农场免费配备了农业小气候观测站、智能墒情传感器、摄像头、视频服务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数字装备,对农场的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了在线直播、实时监控、智能报警、巡检预案管理、手机监控、中心展示等全方位管理服务,不仅极大地减轻了管理成本,而且真正让数据跑起来,提升了产品价值。
【盘点】
过去一年,市供销社(农合联)持续发展壮大基层组织。建强基层社,培育国家基层标杆社,指导新仓供销社有限公司等3家基层社开展股权投资、农产品营销等业务实现“消薄”提升。规范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评定平湖市级示范性综合服务社8家,累计改造提升20家。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新仓农事服务中心示范点,年内新建农事服务中心2家,改造提升2家。新建成立草莓特色产业农合联,吸收会员20个。
与此同时,加快共富项目建设。围绕“1+8+N”村富带民富共富体建设,成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集体企业和市国资公司共同出资的市级强村公司,培育市级共富龙头企业,带动基层合作组织共同发展,推进农户持股增收。目前,已谋划投资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长三角农博汇(二期)、粮食全产业链等项目7个,总投资约5.7亿元。新仓粮食全产业链项目加快推进,流转土地1.2万亩,年产值1400万元,带动4个村平均增收60万元。加快推进“长三角农博汇”项目,年内完成了项目整体设计。
市供销社(农合联)深入推进数字赋能。加快“浙农服”推广应用,迭代优化智慧农资等子场景,推进建设“云上农机”子场景,与“浙里担”合作,加快平台贯通、功能贯通、机制体制贯通,以数字化整合农资“下行”、农产品“上行”、金融支农“横向”等服务资源。加快“浙农服”省外推广应用,与四川茂县合作,共同成立四川农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茂农服”数字为农服务平台正式落地启用。截至目前,“浙农服”平湖注册用户超6万人,日活跃度超85%。
聚焦改革深化
提升服务共富能力
【看点】
2022年9月,浙江省公布了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创建名单,平湖新仓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成功入选。平湖新仓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是浙江农业“双强”十大重点突破试点单位,运行主体浙江仓禾农业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由平湖市供销社、新仓镇供销社以及新仓镇强村公司、社会化服务公司四方共同投资组建。中心着重围绕从一颗稻谷到一粒大米的粮食全产业链帮农促富社会化服务模式,旨在通过“一平台五中心”建设,实现农事服务“1+7”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市域乃至省级样板。
【盘点】
市供销社(农合联)紧密联结生产合作,建立完善覆盖农业生产全周期和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农业服务体系,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启动建设新仓农事服务中心,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36亩,与高标准农机数字共享中心、农田管护监测中心、农事服务中心、人才强农中心、数字化农田监测中心共同形成“一平台五中心”粮食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示范点。2022年,组织开展专技人员线上培训3次,参训人员达368人次,新仓农事服务中心一期已建设完成并启用,装备农机设备超70台(套),服务面积超2万亩。
迭代升级供销合作,完成《平湖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年内启动建设总投资6800余万元的新埭、新仓、独山港等3个镇级农产品存储保鲜冷链设施。深化跨域“产-供-销”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平湖-松阳山海公司实现销售额6680.03万元,同比增长22.82%。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农展公司服务合作基地120余家,2022年销售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强联农带农、服务民生能力,疫情期间组织自产自销农户入市交易农产品700余吨,完成“三区”生活物资配送7万余份,帮助有滞销产品的农户销售本地农产品990.2吨,减少农民损失超560万元。
创新深化信用合作,指导农村资金互助会、资金互助社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参与财金协同省级试点工作。协助完成“浙农服”与“浙里担”数据共享和业务互通,以数字化赋能金融惠农服务。开展“政银担”试点,省农担平湖办事处完成担保贷款7254万元。2022年,资金互助会为农户提供担保金额5522.5万元。
聚焦要素融合
拓展服务共富路径
【看点】
2022年8月25日,“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冠名高铁列车首发仪式在上海虹桥站举行。“金平湖”是一个覆盖全产业链、全品类、全域化的区域公用品牌,是我市引领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将地域生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资源收益转化为品牌价值收益的有效载体。随着“金平湖”高铁冠名列车缓缓驶出,承载引领平湖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也搭载“中国速度”高速前行。此次冠名高铁列车项目,为“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来价值赋能、聚集精准受众、消除地域壁垒,开启“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助力共同富裕的精彩华章。
【盘点】
市供销社(农合联)结合实际持续开展生态服务。扎实推进基本农药零差价配供、农药废弃包装物、废旧农膜的回收处置工作,协同市农业农村局共同推进“肥药两制”和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2022年,全市基本农药零差价销售910万元;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69.3吨,回收率116.2%,无害化处置率129.4%;废旧农膜回收329.06吨,回收利用率96.78%,完成主推配方肥推广1.06万吨。
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提升“金平湖”品牌知名度。完成高铁冠名宣传,8月份上海虹桥首发,加快品牌文化在长三角地区的传播。完善品牌标准体系建设,发布草莓、红爪姜品牌农产品团体标准,累计完成7项。着力保护提升品牌价值,加快“金平湖”集体商标全类注册,2022年完成3类商标注册,成功注册“平湖西瓜”地理标志证明。培育“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主体,新增授权11家,评选示范基地5家。完善线上线下流通体系建设,组建“金平湖”电商公司,组织开展32场线上展示展销活动,2022年品牌农产品销售额超6亿元。
强化党建品牌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打造“红色供销、绿色服务”农合联党建品牌,实施基层党组织规范提升、党群阵地提档升级、党建品牌赋能等六大行动,将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同频共振。全域推进基层农合联综合党委建设,广泛开展为农服务党建项目,以农事服务中心、产业农合联等服务平台为窗口,服务农民增收。2022年,开展党建服务项目5个,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237吨,联结服务基层企业、基地18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