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追记蔡文祺老师

□ 戚家骐

昨天下午,突然在手机的一个微信群里看到“深切悼念蔡文祺老师”一语。我不觉倒吸了一口冷气,蔡老师明明好好的,怎么走了?!后忙着一打听,他是突发脑梗去世的。

今天清晨我准备给几位好友发“早安”,到了蔡老师名下却没法摁下文字,许久呆呆地坐着,一种凄恻之情油然而生。

蓦然回首,我与蔡老师订交已四十余年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的高考刚恢复。1978年暑假我探亲回家,在嘉兴回平湖的车上我们相遇,自然就谈起了高考的情况。

当时的高中生,他们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文革”时期过来的,可以讲文化基础都很薄弱,上高中考大学,难度很大;但我们这些做老师的都亲眼目睹这些学生在学习上都很刻苦,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我们有责任应该尽力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文化水平。那时的高中复习资料非常少,每所学校都穷尽一切办法搞资料,当蔡老师知道我手头资料不多时,他就毫无保留地对我说:“回平后把我所有的资料整理一份给你。”回平后不久,蔡老师就把一份装订得整整齐齐的资料捧给了我,还有好几本其他学校高考复习资料。如今看来这些资料都不足为奇,而那时这些资料却绝对是“雪中送炭”,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十分珍贵,我接过后感激不尽。后来我把这些资料先通过自己的消化及再次分门别类地整理,随后分享给学生,确实对他们当时的高考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此我要再次衷心感谢蔡老师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所献出的那一片爱心。

1980年我调入平湖中学工作。那时他是平湖中学的资深语文教师,还是语文教研组组长,后又是教导处主任。他是我的领导,但没有一点领导架子。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之时,他根据有关文件的要求,希望大家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我也积极参与,把写好的论文交给蔡老师,希望他能提出宝贵意见。他总是认真阅读,并提出真知灼见,还帮我修改。所以从1982年开始,我的教育、教学论文及班主任工作经验先后在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共三十余篇。特别是在1990年,全国中学语文协会和上海《语文学习》杂志联合举办中学教师论文比赛。据我所知,当时参加比赛的有很多是全国知名语文老师或语文特级教师,我这无名之辈也想参加,是否自不量力?但蔡老师知道后,积极鼓励我参加,并帮我选文章,改文章。终于我鼓足勇气,把《说明文教学艺术初探》一文寄了出去,最后通过专家的评比,我这篇论文荣获了二等奖,且刊登在1990年8月的《语文学习》刊物上,后又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库。至今想来,我的文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有蔡老师的一半功劳!

蔡老师的一生也经历了多种风浪和考验,然而他都能平静、从容、坦然地走出来,确实也不容易。这与他平时能清醒、准确地分析各种客观形势,能有处事做人的准则、定力分不开的。我总觉得他凡是需要帮助人而他自己又该帮助的,他一定尽力而为;而不该做的事,他坚决拒之千里。“文革”时的所谓停课“闹革命”,他谨慎地避而远之,情愿利用这空余时间学些手艺,如装配矿石收音机、踩缝纫机做衣服等等。他做事不为名不为利,我们几十年相交淡如水,但一旦有什么需要时,他又总能倾力相助,完了,就是道声“应该的”或“谢谢”,这才真正体现了同事之间的相互关心与友爱,这是千金难买的真情!

近日,我推开家的后窗,桂花阵阵飘香。原来树枝上星星点点的桂花,已成了金黄色的一朵朵、一串串的了,芬芳馥郁,沁人心脾。我想,这大概是蔡老师馈赠给我们的吧。

希望我们的社会也是那么友爱、温馨、平和、芬芳!

蔡老师,您就用双手捧着桂花,留下余香,一路走好吧!

2022年10月15日

2022-11-0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82542.html 1 3 追记蔡文祺老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