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人文

平湖,七彩缤纷

■ 邓中肯

江南的平湖,春风夏雨,秋月冬雪,四时调顺,七彩缤纷。

朝霞似火,夕阳如血。这红,艳丽得像红山茶花。历朝历代,平湖没有出现什么君王将领,但有不屈的斗士,身怀风雅,站着是风景,令人折服的却是风骨。在每一次朝政易变之时,一反外表温和,倔强得性如烈火,坚贞不屈。宋宗室后裔、孤傲隐居广陈的赵孟坚,不仕拒元,以不画土的“露根兰”寄寓亡国无土之痛;崇祯举人、大诗人李天植,以改名换字来反满抗清,隐于陈山,宁可潦倒以卖文织筐度日,以饿死终其一生;作坊铜匠任仁福,飞掷一把铁钳,将变节投降的满清平湖第一任知县在赴任的途中即刺死街头;东门面坊司务王四,在清兵来平湖屠城之际,把守城门,手持切面大刀,斩杀三四十人,终因刀钝力竭而倒于乱枪之中;革命党人敖嘉熊,散尽家财,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光复起义失败,惨遭暗杀身亡……这片热血之土,更容不得外敌的觊觎,曾经的鲜血染红了这方葱绿的土地。明代抗倭书写了“沈庄大捷”和“乍浦大捷”的碑记,鸦片战争时的抗英一役腾起了天尊庙的绯红风云,国难当头的白沙湾打响了浙江抗日第一枪。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不少志士仁人在白色恐怖中播撒红色火种,转角湾成立了平湖第一个党组织。同样身处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之中,“天下第一军”揭竿而起,举起了反剥削、反压迫的大旗,多少血性汉子因之喋血。为寻求民族解放,平湖不缺坚毅勇士,首届中央监委最年轻委员张佐臣,高唱《国际歌》,倒在反动派的屠刀下;被誉为坚贞圣洁的“丹娘”、新四军女战士施奇,因身患重疾而放弃越狱,最终被敌人活埋于上饶茅家岭;被老百姓视之为神的县长许明清,被捕后游街示众,但依旧高昂头颅,凛然不屈,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于竹山城西走马岗。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铁骨铮铮,激励着平湖人民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去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同样,“新仓经验”“平湖模式”“金平湖新崛起”,以另一种姿势,诠释着“勇猛精进”的深刻含义。

润初如水,杏色至柔。这橙,便是温文尔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河塘浜,随处可见。市镇依水分布,因水而兴;人们临水而居,如水生活。平湖人的性格就如水一般的柔和,灵动,兼容并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桃红柳绿,尺糕圆团糯食。烧啥小菜都要放点糖,喜欢甜食,冰糖鳗鲡是名菜,豆沙糕点人人爱。说话软语轻声轻气,待人接物谦虚有礼,老婆婆喊小吴郎“弟弟”,就是咪点也是喝惯了的温和黄酒。平日里,柴米油盐酱醋茶;闲暇时,琴棋书画诗酒花,追求的是清雅的生活情趣。吴根越角之地,方言里夹有客家话、蒙古语不稀奇,来点俄语、英语洋泾浜也正常;相信听本土的海盐腔、钹子书、花鼓戏,也喜欢越剧、锡剧、京剧和苏州评弹。有君子之风,备清水之德,报尽心之孝,所以平湖城市精神表述语的“平和报本”把平湖人的人文气质拿捏得非常精准。

春风得意湖山美,花团簇锦尽黄金。这黄,灿烂得辉煌一片。春来,紫云英梦幻村庄,油菜花尽染大地,随后麦子把平湖再次变成金黄,金灿灿的稻谷把秋季写成金色。历史上,河荡两岸植桑,东乡高地种棉,蚕丝棉织手工业发达,市镇经济经营繁荣。作为江南鱼米之乡,这片优异而神奇的土壤,生产出别处无法复制的马铃瓜、白雪团、小落苏、红爪姜、杜瓜、元青豆等优质果蔬,也巧手烹制出靴糕、塌饼、油墩子、眉毛饺、蟹壳黄、撑腰糕、鹅头颈、毛狗线粉等地方风味小吃。民谚“金平湖,银嘉善、铁海盐”就是一个最好的概括,这片平坦的沃土,经平湖人聪明而勤劳之手,精耕细作,生发出无穷的财富。“金平湖”之誉称,绝不是浪得虚名。这方膏腴之地造成了众多的世家大族,鸣珂里排列着诸如葛氏、莫氏、邵氏、张氏的座座深宅大院。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蒸蒸日上,“茉织华”一度被奉为神话,而后规上企业更是雨后春笋,平湖被贴上了“中国服装制造名城”“中国电动童车之都”“中国旅行箱包之都”“光机电产业基地”的金色标签,列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步入新世纪后,更为富足,那是平湖人开拓创新、勤恳奋发的结果。

他乡无此好湖山,绿波荡漾。这绿,勾画出至美的风景。水网密布的绿野上,三泖九峰,绿水青山,已是风光无限。昔时,山有“陈山八景”“雅山十景”“东海小普陀”,湖有“当湖十景”,镇有“芦川八景”;今有“东湖十景”“明湖八景”。九派河脉汇于一水的东湖,四周名胜林立,一湖三洲,天造地设,大小不同,风韵各异,但一样有着摄人的如诗景致;而且相与衬托,互为背景。大瀛洲如美妇,丰腴而绰约;小瀛洲如少女,妩媚而清丽;鹦鹉洲则如老衲,豁达而睿智。旧时大瀛洲上因“九龙戏珠”之意境而构筑的弄珠楼,周遭配以问潮亭、湖中湖、远山初月轩,其形奇制胜堪比西湖的湖心亭、南湖的烟雨楼。而今更为独异的则是形同莲花的李叔同纪念馆,置于洲之一隅,在成荫绿树间绽放出一个洁白的意象,为世人所瞩目。松风台的唐代银杏,绿了一千多年。如今,美丽乡村之花遍布各镇,风情三叉河、明月山塘、水上云居、七彩金虹、泖口小镇、九彩俞家浜、钟溪棹歌,将新时代的文化乡村连缀成如诗长卷。水洞埭美食街、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当湖十局主题公园、南市青影生态绿廊、东方公园相继呈现,不只是“水岸交融”一线,更多蜿蜒城乡的漫步绿道,将全境营造成偌大的公园,跻身于省级4A级景区城。

胜地自多名俊彦,文名长青。这青,似一袭长衫款款走来。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人文荟萃的精致之地,平湖也是,美女多,才子也多,名气还不小。“怀橘遗亲”的陆绩、引领西晋“太康诗风”的陆机、世称“鱼头参政”的北宋著名谏臣鲁宗道、南宋书画名家赵孟坚、清代著名诗人李天植、“清代第一清官”陆稼书、康熙帝师高士奇、弘一大师李叔同、著名学者周振甫、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奠基人陆维钊、中国南戏研究宗师钱南扬、篆刻大家陈巨来等,从三国到魏晋南北朝,从隋唐到近现代,不胜枚举。平湖名人馆的挨挨挤挤,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造就了平湖深邃而广博的文化氛围。

春来湖水绿如蓝,湛蓝天空。这蓝,如一册线装书的封面徐徐打开。这一抹清爽之色则来自于文教兴盛。平湖众多世家大族乃至布衣平民皆尊师重教,耕读传家,使地域人文蔚起,文风昌炽。众多世族家弦户诵,诗礼传家,簪缨相继,科举名世。建县后,明清两代科第甲于嘉禾一郡。明代嘉兴七县共出进士524人,平湖占120名。清代172次岁试中,平湖县学的生员有101次获嘉兴府的第一名,在嘉禾诸县中独占鳌头。明清两代,平湖举人668人,有榜眼沈初、钱福昌、施凤来3人及探花1人,康熙、乾隆年间陆氏家族中出为外邑他姓嗣子但高中状元的有3人。还有众多父子、兄弟双双考取进士,今解放路大弄口的“三登桥”就是为纪念宋代鲁詧、鲁詹、鲁訔兄弟三人同登进士而命名的。明代“一门四世进士”全中国仅14例,平湖屠氏即为一例;“一门三世进士”全国共60例,浙江占了14例,但平湖就有陆氏、孙氏、赵氏3例。平湖进士列于甲榜的姓氏,宋元时只有鲁氏、赵氏2个,明代则有33个,至清扩大到41个。如此辉煌,实则得力于县内棋布的书院。实际上早在元代,因陆正而创立的靖献书院,是平湖的第一座书院,它和南村书堆同是嘉兴境内最早的书院之一。明清两代,书院林立,先后竟有14家之多,为嘉兴七邑之最。社会善士致力兴学,当湖书院有学田三百多亩,芦川书院更甚,学田竟达千亩之多!新学兴后,推行现代教育,书院改为学堂,即为各市镇中心小学的前身。葛氏稚川学堂,名师云集,人才辈出。继而县中、光启、干城等绵力初中,新中国成立后兴办六所高中,改革开放后普高、职高同步发展,栉风沐雨,孜孜不倦,造就英才。小小平湖竟有8名“两院”院士,也就不足为怪了。

香台紫气蔼晴空,流光溢彩。这紫,绵延着平湖艺文的一线文脉。西晋陆机的一篇《文赋》,文章冠世,影响至今。一部《平湖经籍志》,蔚为大观。至清代平湖藏书蔚然成风,藏书楼林立城乡,葛氏传朴堂、陆氏求是斋、孙氏映雪庐三大藏书楼名噪江南。朱壬林汇集《当湖文系》,维系文脉,功在千秋。沈季友纂《槜李诗系》,胡昌基父子再修《续槜李诗系》,葛嗣浵、金兆蕃增编《槜李文系》,四个平湖人把嘉兴七邑的历代诗文汇成卷帙,传于后世。崇文的平湖人,千百年来,不仅创造了平湖派琵琶、钹子书、田山歌、锣鼓书、花鼓戏,还诞生了平湖糟蛋、西瓜灯、九彩龙、摇快船和杜经布。乾隆年间对弈的“当湖十局”,绝对是我国座子局围棋的巅峰之作;道光年间生发的“倚阑娇”,作为山茶花珍奇名品,已列于“中国十大山茶花名种”榜首。平湖人一直在追求极善至美,哪怕一处西瓜皮,也要刻出精美图案来,点上灯,流光溢彩;哪怕一手毛笔字,陆机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李叔同的“弘体”无人企及,陆维钊的“蜾扁体”独步古今书坛。而今,各具才情的平湖文艺工作者已有34人成为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正在创作令人期待的佳作。

平湖,一方风水宝地,千百年来无灾无恙,物华天宝,真是上苍赐予的福分。如今,加快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平湖按下“快进键”,驶上“快车道”,“金平湖”冠名的高铁列车已经出发,城际铁路和沪乍杭高铁正在迎面驶来。没有理由不相信,指日可待的如梦未来,平湖将再次绚丽江南,惊艳世界。

鸟瞰东湖(本报资料图片)

2022-09-19 ■ 邓中肯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69948.html 1 3 平湖,七彩缤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