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阿丽
近日,看新晋“天坛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84岁的吴彦姝的视频,我连续播放了10余遍:她能打篮球还会玩花式篮球;她和朋友约会时,总是送上自己精心制作的插花;她还会早起“偷”女儿支付宝中的能量去种树……而最令我心生钦佩的,莫过于她在72岁那年,闯荡演艺圈,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使我想起了同事陈姐。陈姐从小就能唱会跳,小学至中学都是学校文艺队的台柱子,高中毕业那一年她进了一家工厂,当了几年工人。后来她的母亲退休了,她就顶替进了我们单位工作,从此,她就成了一名电费收费员。有一年,我们单位搞国庆文艺活动,陈姐和一位同事的男女声二重唱《两地书,母子情》赢得全场的喝彩,与她邻座的我由此认识了这位有着百灵鸟般歌喉的收费员,后来我们成了好姐妹。
几十年来,在各种文艺庆典、唱歌比赛中,陈姐都能以其优美动听的声音和娴熟的技巧唱出不同的歌曲,她的独唱多次获得单位系统的歌唱比赛一等奖,以至于每次有陈姐参加的唱歌比赛,兄弟单位都会预言:“你们陈姐登场,第一名非你们单位莫属!”陈姐以其特有的魅力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与喜爱。
陈姐在与我闲聊中,曾几次流露出自己对古典乐器琵琶的喜爱之情,羡慕那些跟在老师后面学习乐器的小朋友们。我还调侃陈姐:“您也许是个被收费工作耽误的琵琶演奏家!”陈姐莞尔一笑:“退休以后或许就能做我爱做的事情了,现在还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吧!”当时,我也只觉得陈姐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转眼间,陈姐到了退休年龄。退休之后的陈姐担心影响我工作,和我接触也没之前那么频繁。一天晚上,她给我发来一段《十面埋伏》的琵琶弹奏录像,画面中没有弹奏者的人像,但我仔细观察弹奏者的双手,虽然戴着护甲,但这双手真是再熟悉不过了,陈姐真的学会了弹琵琶!我迫不及待地拨通了陈姐的电话。
电话里陈姐告诉我,她学弹琵琶已3年多了。退休后,她找了一份工作,之后由于那个单位倒闭而“失业”。在家里百无聊赖,想圆个琵琶梦。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她结识了一名家乡的琵琶老师,便拜其为师。起初,她觉得弹琵琶很容易学,试着弹才知道琵琶上手很难,中年人手指关节比较僵,灵活度比小孩子差得多,基本的琵琶弹挑练习她就花了2年时间,并且每天不低于6小时,有时候做饭时也会在灶台上练习,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在脑海中过一下乐曲,至于手指头上的老茧,那就更不用说。
今年,陈姐的琵琶老师的老师因病猝然辞世,其所带的学琵琶的学生学业没有结束,陈姐的琵琶老师便担起了这些孩子的教学工作。暑假里,正值孩子们琵琶考级,陈姐成为孩子们的琵琶陪练员。陈姐需要在1级至10级的全部琵琶曲目之间自由切换,每次持续陪练4个小时,不能按时就餐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有一些小孩子定性差,弹得走心,陈姐总是循循善诱地鼓励他们:“我这么大岁数还能弹好,你们肯定能弹好的!”孩子们琵琶考级时,陈姐很激动也很忐忑,望着孩子们考级之后的笑脸,陈姐感慨万千:“我这样岂止是越活越年轻,我是越活越有童心!”
吴彦姝曾经说过:“青春地活着,是一件终生的事!”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陈姐再贴切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