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小英
中学时,读韩愈的《师说》,对其中的字字句句记忆犹新,并能一再背诵并默记于心。尤其文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总让我对老师的称谓心生景仰。
然而,在年复一年的时光流转和生活的历练中,每当清风拂动回忆的夜晚,我总会想起老师。曾经、现在和将来的教师,仿佛一串佛珠,每一颗珠子都是我的一段生命历程,是老师们把它串联起来,让我的生命还原为一个真实又丰满的轮回。
记得,我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跨入小学大门的,那时就读的是远离集镇的农村小学,生活的清苦,教学设施的简陋,是如今所无法想象的。然而,就在这样远离城镇的小学里,给我们上语文的却是位说话语调非常优美柔和的徐俊英老师。
听她的课,犹如潺潺溪流淌过心田,滋润着每个学生求知的渴望,尤其是她的汉语拼音课是我们同学最乐意听的。徐老师把原本枯燥的拼音字母演化成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让我们在她营造的轻松环境下自如地掌握了汉字的拼读,不但如此,徐老师还不厌其烦地纠正每个学生的发音,如前鼻音、后鼻音以及翘舌音的区别,每一次的校正和演示,都让我们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让我们在认识汉字的路上,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正是受到徐老师的熏陶,让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多次的各级朗诵、演讲比赛中屡屡获奖,并从此对语文的喜爱根植于怀。现在想来,当时如果徐老师能开一堂演示课,把她的拼音教学方法展示给大家,那肯定是极妙的。可惜那时,并不像现在那么有各种各样的公开交流课,而徐老师却以她对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全身心地奉献着她的智慧,呵护着她的农村孩子们。
还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位很调皮的男生,作业总是不按时上交,上课时不是开小差就是打瞌睡。徐老师看到情况后,多次找这位学生谈心,见效果不大,于是在一个下着雨的晚上,原本生活在城里的徐老师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进行家访。我不知道徐老师是如何回到家的,只清晰地记得,老师第二天就身体不舒服了,而且写粉笔字的手臂疼得抬不起来!事后,同学们都怪这位同学害老师生病了。又过了几天,只见黑板前挂了一支很漂亮的用细竹子制成的“教笔”——一支供老师不用抬手臂就能指点粉笔字的竹条。当徐老师看到后,同学们发现她露出了宽慰而又会心的笑容。
是啊,学生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令老师有如此的高兴和满足,她总是平等慈爱地教导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好苗子,不能掉队啊。”这是徐老师教书育人的朴实理念,她总是用微笑指引着混沌中挣扎的孩子。当世间的很多人在利欲、焦虑和烦躁中放任自我时,徐老师却用她平凡的胸襟丈量着雪山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而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徐老师早已退休,在茫茫人海中我甚至不知道她住在市区的哪个角落,然而那份对老师的崇敬却油然而生,又始终难以释怀。每当想起徐老师,心中总会升腾一轮暖暖的太阳,又像黑夜的天宇中悬挂着的一弯明月,照亮了我灵魂深处的每一寸角落。
一路走来,一路学来,在我的求学路上,伴我成长的如徐老师一样的良师益友还有很多很多,如初中时教英语的顾英杰老师、高中时的班主任周佐其老师、大学里学生处的郑月荷老师……工作后学艺路上教我山水画的朱文治老师、教琵琶的平湖派琵琶大家朱大桢老师、教古琴的周琪郡老师……老师们或温婉或亲切的形象在我的心中高高地耸立着,是他们用自己谦和的教学品格,引领我们更加努力、不断取得进步。而我也不知为何,在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为人师表中,竟时常萌生着想当一名老师的强烈愿望!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可以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我宁愿放弃现在的工作转行去做孩子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