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一场与心同行的“双向奔赴”

■记者 荣怡婷

本报讯 支教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和情怀,更是一份光荣与责任。2018年暑期,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副校长李燕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来到贵州省从江县小翁小学支教,自此她每年都会预留半个月深入山区,开展支教活动。

人生路远,支教不停。如今,已是李燕在贵州黔东南支教的第5个年头。从从江县的小翁小学到滚玉小学,再到今年的黎平县垒寨小学,一次次的支教不仅让她看到了西部山区农村的发展与变化,感受到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成效,更让她认识到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每次看到孩子们赤诚的目光、热烈的渴望,听到村民们每一声朴实的‘谢谢’,我都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也让我更期待下一次见面。”李燕表示。

今年,李燕带领着18人的团队来到了黎平县洪州镇垒寨村垒寨小学,得知整个学校只有1至5年级5个班,包含校长在内只有5位老师,课程设置也只有语文和数学课,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对此,李燕结合各志愿老师的特长,特别开设了包括知识类、美育类、体育类、劳动类等15门不同课程。了解到家长孩子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后,还专门增加了英语课,通过融合教学教授学生26个字母,加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能力。

除了日常教学外,李燕还格外重视家访。团队老师会对学校内的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通过与家长交流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李燕在家访中发现,垒寨村是个茶乡,很多家长经常外出务工或是上山采茶,导致孩子缺少父母陪伴,产生自卑心理。而支教团队的到来,让大山里的孩子在接触外面世界的同时,也给他们带去了短暂的陪伴。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李燕回忆起当初选择支教的初衷,直言是想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帮助山里的孩子学到更多系统知识。“那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自己有时间又有能力,为何不去做些有意义的事呢。”李燕笑着说道,对她而言,不是因为支教有意义才去做,而是因为做了,支教才有意义。多年来的坚持,让李燕更加坚信当初自己一闪而过的“微小念头”是多么正确。

支教,是一种磨炼、一种奉献,也是一份收获。5年时间里,李燕在给山里孩子带去了新理念和新活力的同时,自己也成长了许多,她表示每一次远赴山区支教都是对自身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挑战。作为一个支教队的领队,她不仅要做好前期的对接、课程的安排,还要负责支教期间的一切大小事务,更要保证队员的人身安全。而李燕在教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被他们身上的热情和乐观打动。“对我而言,支教一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是一件双赢的事。我们在助力孩子追梦成长的同时,他们也同样影响着我们,让我们看到大山孩子的顽强和纯真。”李燕说道。

满腔热忱育桃李,三尺讲台无边爱。对李燕来说,支教故事绝不止步于此,作为教育事业的“躬行者”,未来她将继续深入偏远山区,以己之力为大山的孩子们带去“星星之火”。

2022-08-1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58081.html 1 3 一场与心同行的“双向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