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金睿敏
通讯员 徐秀凤
本报讯 “喂,你好,我是公安局的,你涉嫌共同作案……”“我是检察院的,你有洗黑钱的嫌疑,现在将向你发放通缉令,不想坐牢就按我说的去做……”面对这些常见的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开场白,受害人一旦不留神,就会掉入了骗子精心设置的诈骗陷阱中。
7月下旬,王女士(化名)正在公司上班,接到了一通来自“家乡”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她老家的警察,说在侦办一起诈骗案时,在嫌疑人家中发现了一张她名下的银行卡,现在她有共同作案的嫌疑。“刚开始我也不信,但他给我看了写着‘公安’的大门,他身上又穿着制服……”这一下,让王女士对他的身份深信不疑。随后对方严厉表示,如果王女士不把所有资产情况告诉他,遗漏的部分就会被冻结。这一听,王女士慌了神,赶忙把自己的存款情况告诉了对方,同时也把自己所有的银行卡卡号、密码透露给对方。
“他和我说要密码是为了公安查账,当时我也没想这么多。”问起缘由,王女士回想道。但当王女士得知要把钱转到一张卡上时,她开始有些动摇,面对王女士的迟疑,对方态度再次强硬了起来,对方声称用自己的职位和人格为王女士作担保,不会有任何问题。王女士思考再三,心想对方是警察,肯定不会骗自己,于是她就将银行卡发来的验证码也报给了对方,随后王女士发现自己的10000元存款就被转了出去。“我都不知道他怎么转的钱,为什么一个验证码钱就没了,我只是把钱都转到了自己的卡里。”直到报警时,王女士都没想明白,钱到底是怎么被诈骗分子转走的。
“事实上,王女士遭遇的就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这类案件最大的特征就是骗子善于使用震慑和恐吓的手法,他们主要是通过扮演警察,出示伪造的通缉令、拘捕令,来增加骗局的‘真实性’,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涉嫌犯罪案件。如若受害人不按照对方指示行动就会被抓去坐牢,受害人往往因为内心恐惧而对骗子深信不疑,最终走入他们设好的‘圈套’中。”我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相关民警说。
我市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是不设立“安全账户”、“验资账户”的,公检法机关更不会在电话里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账户或者支付宝账户等信息,对方要求用“QQ语音、微信语音”做笔录的,一律不可信!如不慎被骗或遭遇可疑情形,请保存好相关链接和证据截图,拨打110或立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