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居丹荔 通讯员 徐冰艳 陈明远
本报讯 “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辛苦你们了!”3月15日晚,夜已经深了,钟埭街道钟埭社区虹光西村的赵阿婆从钟埭街道两新组织党员姚怡琴手里接过了她的高血压药品。年迈的老人戴着口罩,眼中闪着泪光,忍不住紧紧拉住姚怡琴的手,仿佛握住了希望。
这样的场景,在这两天,发生了很多很多次。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钟埭街道划分了封控区、管控区。家有病人,“救命药”让不少封控区、管控区居民十分焦急。病人离不开药品片刻,家中药品储备均已告急!“怎么办?帮我们买买药吧!”家属电话里焦急的声音让抗疫志愿者的心紧紧揪了起来。
群众有需要,政府就有行动。购药志愿行动链被迅速组建起来。按需汇总药品清单、购买药品,管控区志愿者送药上门、封控区医护人员送药上门……当天中午时分,姚怡琴主动请缨,从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们手中接过了这份“救命”清单,与她同行的,还有两位来自区内上方生物企业的职工志愿者。
第一份清单共有13项43份药品,涉及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外伤护理等。有的药品并不好买,特别是厄贝沙坦片、脑心通胶囊这类有剂量要求的口服药品。“您好,请问你们有脑心通胶囊0.4g、厄贝沙坦片75mg规格的吗?”又走进了一家药店的门,姚怡琴着急地问出了口。她和两名志愿者已经拎着四五个鼓鼓囊囊的袋子,里头装满了替管控区、封控区居民购买的药品。
“剂量差不得丝毫,跑再多店也要买到居民需要的,不能让居民有丝毫风险!”为了买到居民需要的药物,姚怡琴自己开车,和两位志愿者在市区各个药店寻找药品。从骄阳正艳,一路跑到星光满天,终于配齐了所有居民急需的紧缺药品。封控区的药品被仔仔细细地整理了出来,姚怡琴将它们送到了“大白”们手上,再由“大白”亲手送到居家隔离的居民手中。管控区的药品,则由她和两位职工志愿者,挨家挨户发放。